走出原上
高远
三月,李响踏上了回到家乡的路途,一路上心情忐忑,他又回到大山里了......
刚下车到村口,李响就看见一个中年男子拉着小孩在犁地,小孩一脸不情愿的扔下锄头,
“达,这热个天,干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你还不爱干哩,那你读书倒是给我考个高分回来啊,高中都考不上还上啥子学,你就适应种地吧,要不以后也是遭罪”。
“俺高中考不上咋咧嘛,还能走职高呢”。
“你又跟俺提这个,给俺提俺就来气,那学校都是坑你滴,谁好好教你嘞,你就不能安心考高中吗!”
“俺又考不上,再上学就只能走职高了”。
“考不上高中你就别上咧,你就种一辈子地吧”。
“我就不!”
这三个字出口是那样的苍劲,老李见小李不服气,冲过去就是揍,他一脚踹在小李的屁股上,小李狼狈倒地,脊背上立刻传来震感,老李死死地摁着小李的后背,
“我看你再偷懒,你再去想那个烂怂地方!”
村口回荡着小李的哀嚎,李响实在看不过去,大步流星到老李身边拉开老李,
“叔你这是干啥嘛,有啥事好好说嘛”。
老李呼哧呼哧的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缓缓留下,最终滴落到干硬的老茧上,老李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你是哪个娃?”
“俺是李响,李成家的”。
老李打量着李响,从头看到脚再从脚看回头,想起李成家是有个老二考出去了,当时全村都挺开心,说是从小刘之后,原上又多了个出息的汉子,
“噢,二成家的啊”。
“叔,你这是干啥嘞,咋还捶上孩子嘞?”
小李不再大哭大嚎,努力想把泪花压回去,老李看了一眼不争气的小李,没好拉气地说:
“就这,中考前的市模拟,四百分都不到,这还上什么学!我叫他跟我下地,老老实实种这几亩地就得了,臭小子又不干,还想着那破职高呢,非要害巴完我这点血汗钱”。
“俺刘叔咋能带着大家种泡桐赚钱嘞?”小李不甘的回答道,浑然瞪圆了眼。
“你刘叔能带着全村致富,那是他命里有,你天生就是个穷命,你还咋呼啥嘞,我在看你顶嘴!”
“刘叔说咧,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技艺,出去就比在地里强,他说我上职高肯定行,不比他差,俺信他的”。
“你有那脑子学吗,人家娃天生聪明,又肯学,你分又够不着正经高中,我倒是想供着你读书,你说咋供!”
老李也似疯了般,嘴角止不住的颤,双拳青筋暴起,额头上的汗珠悄然滑过,仿佛泥石流马上就要冲碎一切。
这时老李媳妃儿出来了,“你们这是干啥!都想气死我是不!!!”,“我娃想上学,就让他上嘛,闯出原上去不正合你意嘛”老李媳妃儿瞅着老李干瞪眼。
“那也看咋出去,就这么混出去有个好?”
......
李响看着这一家三口,心里五味杂陈,莫名的心酸涌进胸口......原上农村的处境就是这样,想走出去并不难,思想走出去才是最难的。
李响冲上去挡在老李和老李媳妃儿中间。
“叔,有事好商量嘛,别搞的跟仇家见面似的,其实呢,这孩子想的是对的,职高啊,属于职业教育,它是指在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职业技能和技术技能培训的教育。与传统学术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人技能的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以期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职业教育是必然的,是有用的,所以这孩子想的很对啊,我支持”。
李响一看老李,眼睛就那么盯着他,一时间李响有点发毛,暗暗的想“这老李不会想抄家伙干我吧”。于是弱弱问到:“叔,咋了嘛”。
老李一改先前的暴躁,半懵地问:“啥纸液浇浴,是个啥?俺没听懂”。
李响放下心来,耐心地解释到:“职业教育,说通俗点,就是教你一门实实在在吃饭的手艺,同时呢,这些吃饭的手艺都是社会上已经验证过的,实实在在有用的,这孩子要是真考上了,好好学肯定有出息,传宗接代啥的都不是问题”。
这一下说老李心坎上了,老李这辈都是父母承包婚姻,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曾经他也有份真挚的爱情,可惜她是城里人,鱼只能活在水里,没办法活在泥里,这也是这些年老李的心结,就琢磨着让娃通过学习,学过高考走出原上,去到城里,结婚生个孩子,他就啥也不愁了,如今小李的模拟中考分数根本去不了城里的高中,顶破天就是在原上了,这也是老李为啥这么窝火的原因,谁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呢,而职高,老李也不是没打听过,村里人、亲戚、村长,老李都曾打听过,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认知里职高依然是高攀不上普高的混子学校,因此老李才反对小李上职高,如若不然,他不可能放弃让小李读书的念头。经过李响的解释,老李一屁股坐到垅上,揪下一片干叶子,又从口袋拿出火柴和烟,迅速划出火焰,点燃一根黄金叶,砸吧一口,缓吐出一团烟气,眼皮眨了又眨,又递给李响一根,李响不会抽烟,赶忙拒绝,就这么沉默了一会儿,老李已是万千感慨,却也无奈道:
“你不懂嘞,俺们这的职高,好像跟你说的不太一样啊,这里大多数都回到了农村,还是种着地,北朝黄土面朝天啊”。
李响一听,这老头仿佛不再纠结职高了,看清了老李的疑虑,也就能施展自己来的工作了。于是也坐到垅上:
“叔啊,其实我这次下乡,是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职高,我是从原上出去的,您知道的,在外面上学这几年啊,国家多了不少政策,对教育也是一抓再抓,尤其是这职业教育,那真是能一展宏图咯,我感受很深,这次回来就是要改变咱这学校了,再过几天,我的伙伴们就到了,到时候,这孩子中考完去我们改变后的职高,我保这娃考上大学,走出原上”。
老李噌一下转过身,激动地攥住李响的双手,“你说的都是真的?”
“叔,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老李的眼中已是有了些许亮光,黑瞳旁的高光闪闪而熠,
“叔就信你,这娃,中考完我就交给你,跟你去学职业教育去”。
“好嘞!”
......时维六月,序属末夏,经过几个月的备战,小李中考考了325分,比城里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低了65分,最终去读了他的第二选择--原上的职中,彼时原上的职高重新调配教师资源,现在来了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有的是义务支教分配来的,有的是政府招过来的教师,不仅设备焕然一新,学校环境也大改面容,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基本设施配套完善,路也平坦了不少,李响作为回村来的职高副校长,对其大兴改革,把原来散漫懈怠的职高班整顿的井井有条,学生们从最初的不怠慢,渐渐地理解了李响的苦衷,他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渴求多些时间学习,此后的每天都是激烈的思想碰撞。
三年后,小李站在原上最高的山头,他手遮着旭日东升的晨光,感受着高山上吹袭而来凉爽的风,转过头看着依依不舍的父母和李响,他百感交集,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化解在褪去的阴云里,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煦的霞光。是李响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通过职业教育,他考上了大学,终于能够出去,追逐父亲曾经向往的生活,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梦幻,揉一揉眼,好像还在被窝里......小李挥挥手,向家人告别、向原上告别、向曾经的自己告别,他转身跑下大坡,他终于走出了原上,真正的走出了原上......
作者简介:高远,男,现代文秘专业,任职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党务团务、学院大型活动)、班级团支部书记、墨韵文学社社长。综合测评全专业第一,喜爱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