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白水江》一诗中浓郁情感抒发的作用与意义
文|伍宏贤(汉中)
芳闻君是著名的丝路吟者,遇到青泥河,似干柴遇烈火,瞬间诗情燃爆,一首《蜀道行吟》组诗便喷勃而出,令人惊艳。其中的《我喜欢白水江》即是这浓烈情愫凝成诗章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以“我喜欢白水江”为核心的浓郁情感抒发,是贯穿全诗的灵魂,余意欲就“浓郁情感”在诗歌中的作用与意义,作以赏析,与诗者共勉:
一、情感是“串联意象的纽带”,让零散画面成整体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雪浪、野菊花)、人文意象(艄公号子、松涛)、历史意象(马帮、诗仙)本是分散的“碎片”,而“喜欢”的情感像一条丝线,将这些意象牢牢串联。从“爱江浪之美”到“爱江畔生机”,再到“爱江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情感的递进让不同维度的画面自然衔接,避免了意象堆砌的杂乱,最终形成“白水江全景图”的完整认知,让读者能清晰感知江的“形”与“魂”。
二、情感是“拉近读者的桥梁”,实现从“诗人之爱”到“读者共情”
诗人没有用客观冰冷的笔触描摹白水江,而是以“我喜欢”的直白情感切入,将个人化的热爱坦诚传递。这种真挚的情感极具感染力,能让读者从“旁观风景”转变为“代入感受”——当诗人写“江镇的月亮落在心里”的沉醉时,读者会跟着共情这份对自然与文化的心动,最终从“知道白水江美”变成“感受白水江美”,实现情感共鸣,让诗歌的感染力突破文字本身。
三、情感是“升华主题的推手”,让江成为“精神符号”
浓郁的“喜欢”不止停留在对“江的外在美”的赞美,更随着情感深化,推动主题从“写一条江”升华为“写一种文化情怀”。正是因为深爱,诗人才会关注江承载的马帮历史、唐诗韵律;也正是这份爱,让白水江从地理意义上的“河流”,变成承载丝路记忆、文人风骨的“精神载体”。情感的升华最终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厚度,让读者在感受爱意的同时,也体会到蜀道文化与丝路文明的厚重,让诗歌的意义超越“写景”,走向对文化与精神的致敬。
四十年前,我因生计曾在白水江青泥河一带行走,深深被那里诗性的草木所濡染,对那片自然山水之爱久久难以忘怀。今读芳闻君的诗章,又勾起你的回忆:陡峭的山势、蜿蜒绵亘的青泥岭,清澈明朗的白水江水,还有繁忙码头的热闹喧嚣,以及远去的马帮……

【作者简介】
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联合国非官方事务办公室签约诗人。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故里一一陕西汉中城固人。有诗文作品获奖,入书,出版。
附诗:
组诗《蜀道行吟之我喜欢白水江》
文/王芳闻
我喜欢白水江江中的雪浪
似西施浣洗过的一练白纱
挽着古蜀道
在秦岭山里萦绕迂回
我喜欢白水江
江水和浮游的云朵
载着银河的星星
伴着嘉陵江艄公的号子
九曲百折奔向大海
我喜欢白水江
看见猿猱在山峰上跳跃
老鹰在天空盘旋
崖畔畔的野菊花
努力吐出身体里的火焰
我喜欢白水江
看见马帮,驮着丝绸、茶叶、盐
哼着山歌迎着夕阳
在山道上,走向白云深处
我喜欢白水江
听,铁佛寺的松涛荡出一阙雄迈的豪赋
风声,雨声,水声
漾出唐诗宋词的韵律
诗仙举着酒杯邀月
今夜,江镇的月亮落在心里,谁
能不醉?
王芳闻,当代丝路行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咸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理论讲师团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诗人》杂志总编。曾获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17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2018西班牙伊比利亚诗歌奖金奖,2019年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第二届博鳌国际诗歌节年度诗人奖,第42届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首届长安杜牧诗歌奖古韵新风奖,香港世界华语文学桂冠诗人奖等国内外几十种奖项。著有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12部。
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选刊》、《诗林》、《绿风》、《延河》、《延安文学》、《草原》、《鸭绿江》、《深圳文学》、《中国诗人》、《世界诗人》、《当代诗人》、《海外文摘》、《中国文化报》、《作家报》、《欧洲诗人》、美国《综合新闻》、越南《西贡解放报》、荷兰《欧华荷雨》报、香港《文化艺术报》、澳门《莲花时报》、台《创世纪》杂志等五十余家国内外杂志报刊刊发。被译成多种外语介绍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