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琴 缘 镀 金
精华热点
琴 缘 镀 金
文/虎山行
在西域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有一座宛如神秘迷宫般的八卦古城。它就像是一本古老而厚重的诗作,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行都藏着岁月的痕迹。城中的街巷犹如一条条蜿蜒的丝带,纵横交错,相互缠绕,编织出一张巨大而又神秘的网,网住了无数平凡却又熠熠生辉的人生。
县城里,住着一个名叫杨姣姣的小女孩。她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带着一丝羞涩,带着一丝腼腆,静静地躲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她的眼神却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灵动而聪慧,闪烁着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好奇与探索的光芒。姣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母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每日都在忙碌奔波。然而,家里对姣姣的疼爱却如同古城冬日里那温暖而柔和的暖阳,无声无息地洒在姣姣的身上,滋润着她的心田。
那是一个慵懒而惬意的午后,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轻轻地洒在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姣姣像往常一样,与父母漫步在八卦街道上。她的脚步轻盈而舒缓,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事。经过县第二中学的教室门口时,一阵悠扬的手风琴旋律,如同一只无形却又充满魔力的手,轻轻地抓住了她幼小的心灵。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她像是被定身咒一般,痴痴地聆听着。
那旋律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飘来的天籁之音,带着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气息。时而,它如同一股潺潺的溪流,在山间欢快地流淌,那清脆的声响,仿佛是溪流与山石嬉戏,与花草低语;时而,又像是奔腾在旷野草原上的骏马,震撼人心,那雄浑的节奏,仿佛是战鼓在召唤勇士,鼓舞斗志。姣姣的眼中满是向往,那一刻,她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音乐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渐渐模糊,渐渐消失,只剩下这美妙绝伦的琴声,在她的耳边回荡,在她的心中奏响。
从那时起,姣姣对音乐,尤其是手风琴,产生了一种超乎常人的热爱。这种热爱如同星星之火,在她的心中迅速蔓延,燃烧成一片炽热的火焰。姣姣的父母很快就察觉到了女儿的心思。他们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中满是欣慰,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支持姣姣的爱好。
父母领着宝贝女儿,带着满满的诚意,找到了二中教音乐的李新玉老师。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诚恳,眼神中透露出对女儿未来的期许。李老师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的小女孩,心中满是欢喜。她微微点头,那轻轻的一点头,仿佛是在为姣姣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她欣然答应收姣姣为徒。
消息传开后,受姣姣的影响,三五成群的小孩也纷纷来到李老师家学琴。一时间,李老师的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快的琴音。那琴音如同欢快的鸟儿,在房间里自由自在地飞翔,给这个小小的空间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李老师教学认真且耐心,每一个指法,每一段乐段,她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她会用那温柔如水的声音,细致入微地讲解着手风琴的奥秘,就像是在给孩子们讲述一个个神秘而又迷人的童话;她会用那细腻而又精准的动作,示范着正确的指法,就像是在描绘一幅美丽而又动人的画卷。
姣姣学琴刻苦极了。她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音乐的养分。她的手指在黑白键上跳跃,宛如灵动的精灵,在音乐的世界里翩翩起舞。渐渐的,她能演奏出美妙的曲调。那曲调仿佛是从她的心底流淌出来的,带着她对音乐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想,每一段旋律都像是她人生的一首赞歌。
然而,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的暴风雨,不会总是风和日丽。姣姣家里的生意突然遭遇困境。那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瞬间被乌云笼罩。姣姣的学琴之路也面临中断。她看着那架心爱的手风琴,眼中满是无奈和失落。那架手风琴,曾经是她的梦想,是她未来的希望,如今却仿佛成了她的幻想。
李老师得知这一情况,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她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积蓄,为姣姣购买手风琴教材和相关用品。轻轻地拍了拍姣姣的肩膀,温柔地说:“孩子,别放弃,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李老师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姣姣心中的阴霾;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姣姣前行的道路。
有了李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姣姣没有放弃学琴。她更加努力地练习,每天都练到深夜。夜晚,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仿佛都进入了梦乡。只有姣姣在房间里,还亮着一盏温暖的灯。那灯光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星,陪伴着姣姣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她的手指在琴键上不停地舞动,汗珠子挂在她润红的脸上,湿透了衣衫,但她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退缩。
那悠扬欢快的琴音节奏,仿佛是对未来的执着追求。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希望与力量,每一段旋律,都饱含着情感。那琴音,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姣姣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她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后来,姣姣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乌鲁木齐师范学院录取。那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她梦想之路的一个新起点。大学毕业后,她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入了厦门民乐学院,成为了新疆唯一考入全国名校的博士后研究生。
在求学的道路上,姣姣始终铭记着李老师的恩情与付出。她经常给老师写信,用那一行行充满深情和温暖的文字,汇报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她在信中说:“老师,是您用精湛的琴技、爱心与善良,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我会努力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如今,杨姣姣也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事业。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非凡的技艺,给孩子们拉教手风琴。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她就像李老师当年一样,用自己的善良和耐心,教导着每一个孩子。她希望将这份来自李老师的善良与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梦想在音乐的滋养下绽放。
每当悠扬的手风琴声响起,姣姣就会想起在八卦古城的那段学艺时光。她仿佛又看到了李老师那温暖而坚定的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充满了信任;她仿佛又感受到了那份在困境中给予她力量的温暖,那温暖如同冬日里的炭火,让她的心灵不再寒冷。这份善良,如同琴音,在她心中奏响,也在更多人的生命里回荡,永不消散。
岁月匆匆,姣姣在器乐艺术上的天赋逐渐展现出来。她的一次的进步,李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那喜悦,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又美丽。二十多岁的姣姣凭借着出色的手风琴技艺,在全国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当她站在华丽的舞台上,手捧着闪闪发光的奖杯和鲜花,台下掌声雷动时,她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李老师。姣姣明白:这奖杯背后,是李老师的辛勤付出,这份爱与善,要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就像那悠扬的手风琴声,永不停息。
李老师的那架老手风琴里,珍藏着杨姣姣的成长印记。那一道道磨损的痕迹,仿佛是岁月刻下的皱纹,记录着那些难忘的时光。它承载着李新玉老师对手风琴艺术追求的赤诚之心,承载着那些充满汗水与欢笑的岁月。
在艺术成长历程中,李老师有一个传奇故事。幼年酷爱音乐,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手风琴老师。母亲理解,独自决定从家里拿了五百块钱,让她报考了伊犁教育学院。父亲知道了非常无奈,和母亲大操一场才罢休。
李老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生机会。她第一次触摸手风琴的情景,至今依然清晰可见。那是一个飘着梧桐絮的春日,阳光透过梧桐的枝叶,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她步入伊犁教育学院,成为了系里唯一的少年师范生。她学习认真刻苦,总是在课后偷偷地留在琴房加练。
系主任王莲老师发现后,不仅没有责怪她,没有赶她走,反而把备用琴房的钥匙交到她手心。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音乐从来不分贫富贵贱,就像这琴声,总要有人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去。”王老师的话语,如同一粒艺术种子,播撒在李新玉的心里,有王老师的精心浇灌,生根发芽。
两年师范学习中,她总是带着王老师那本磨破边的《手风琴基础教程》,在琴房一练就是到深夜。那本已经被她翻得破旧不堪的手风琴教程,每一页都写满了笔记,每一行都记录着她的努力与坚持。最难忘的是那个冬夜,大雪覆盖了闻名全国的塞外江南,室外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冰雪而凝冻。为了准备期末汇演,手指冻得发僵,她依然没有停止,依然坚持反复练习手风琴曲《牧民之歌》。
路过琴房的系主任王老师默默推来一盆炭火。那温暖的火光,如同希望的曙光,映照着琴谱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也照亮了她眼中的执着和耐力。那火光,不仅仅是温暖了她的身体,更温暖了她的心灵。毕业后,她带着这盆炭火般的热情回到家乡八卦县城,从此,把音乐教室的窗户永远敞开。那敞开的窗户,让美妙的琴声旋律飘向每一个驻足聆听的孩子,飘向每一个渴望音乐的心灵。
如今,那本泛黄的手风琴教程伴随李老师,走进长安老年大学,开启了老年教育工作。正是李老师冬夜苦练,被晨光镀上一层金边的《牧民之歌》曲谱依旧摆放在教室的讲台上。她的指尖突然触到一道凹凸,摩挲着扉页上王老师的斑驳墨迹,早已模糊不清,那行行赠言和批注却记忆犹新。推来的炭火,先要暖了琴键,才能暖了人心;待你成为送炭人时,自会读懂;老师的手冻红了,这里我要拉得更温暖些。墨迹深处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期许:如同八卦古城一条条无形的丝带,把追求艺术的人们紧紧相连,在琴缘镀金的时光里,永远闪耀。 愿琴声如炭火,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