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虽远必诛杀汉奸
文/陈世良 重庆
华夏山河藉祖宗,中华智慧化无穷。
诗经总集民间爱,离骚抒发明志浓。
唐诗宋词情怀国,万世太平造英雄。
中国军魂谁能敌,诛杀汉奸灭求荣。
2025年9月11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一、精神内核与时代呼应
1. **历史纵深感的构建**
开篇“华夏山河藉祖宗”以山河祖业定调,形成文明传承的时空框架。“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的意象串联,将文化基因与民族精神紧密关联,暗示汉奸行为不仅背叛当下,更是对千年文脉的亵渎。
2. **军魂意象的当代升华**
“中国军魂谁能敌”突破传统诗词含蓄表达,以斩钉截铁的宣言式语言,呼应现代强国强军思潮。末句“诛杀汉奸灭求荣”的激烈措辞,折射出民间对民族气节的坚守态度。
二、艺术手法得失辨析
1. **传统元素的运用与突破**
诗中巧妙化用《诗经》《离骚》作为文化符号,但典故使用稍显平面化。七言句式保持古典韵律,然“造英雄”“灭求荣”等词组偏重口语化,在格律协调性上尚有锤炼空间。
2. **情感张力与修辞平衡**
通篇激愤之情溢于言表,若在“抒发明志浓”“情怀国”等处增加具体意象支撑(如投笔从戎、持节云中之类历史典故),可使爱国抒怀更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