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芳-教师节师生相会母校上海市吴泾中学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昨天202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41个教师节。上午,我从上海市区僻临徐家汇商务区的地铁1号线、3号线,12号线正在需给施工的地铁23号后地铁车站,乘车一边撰写当天时事诗评,一边沿宽阔的龙吴路,直奔位于黄浦江上游吴泾镇、龙吴路5455号的母校一一上海市吴泾中学,应邀出席母校第41个教师节师生联谊座谈会。
时值9月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百里黄浦江如同一条银带,从太湖向东奔流、汇集了
沿途各个河湖港汊之水,在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东南侧,转了一个由西向东及北的漂亮大拐湾,号称“浦江第一湾”。
1958年新中国“大跃进”年代,上海市政府硬是在“浦江第一湾”的西侧,紧贴黄浦江西岸吴泾地区的一片芦苇荒滩与大批农田中间,开辟了一条直通上海市区边缘龙华古镇的龙吴路干线公路,并在龙吴路车沟桥至俞塘河之间,开辟了以吴泾化工厂、上煤气厂(后改名为上海焦化厂)、上海电化厂、上海碳素厂、吴泾热电厂“五大厂”为主、附带几十人中小工厂的吴泾工业区。并在吴泾工业区向南三里地外修建了为吴泾工业区配套的职工家属居住区一一吴泾二村。并于1960年先在吴泾二村区内40号建立市属公办全日制1~6年级的上海市吴泾小学。后于1965年11月在吴泾二村及西侧的龙吴5455号建立了市属公公办全日制7~9年级的上海市吴泾中学。从而为从上海中心城区支援吴泾工业区们数万名职工家属配齐了“简陋但实用”的职工子弟中小学教学基地与设施。于是,几年以后,志清我等,随兄姐之后,相继成为母校上海市吴泾中学的学生。并在母校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仅完成了初级中学的学业,而且欢快地度过青少年的美丽青春年华,为往后人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如今,几十年虽已过去。但上海市吴泾中学老师们的精心教育培养,给志清我人生留下的“三个第一”,永志难忘。
其一,初一入校不久,我在吴泾中学操场,体育课练习沙场跳远时,捡到了一枚一分硬币。询间了同班同学,都没有失者响应。于是按体育老师杨杰的指导,下课即将一分硬币,上交了学校教务后勤处黄勤老师。谁知黄勤老师不仅为我开具了一分钱交公油印收据单,还在校黑板上专门写了表扬信。意思是:一分钱虽小,但志清拾金不昧,应当弘扬。这事及收据永远收藏在我的当年日记里。并在我成年后,成为我教育儿孙的“那个年代的实物教材”。
其二,初二上学期,母校组织我们学生骨干去当时上海龙华机场驻军的高炮基地,志清人生第一次与解放军叔叔就高炮战备防空等进行现场互动交流,感触良深。当晚连夜花几个小时,写了一首长达80余行的“散文诗”,次日交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姜欣元先生。姜老师当天就让我全班40多位同学面前朗颂,并通过母校教导处在母校黑板报辟出大块版面,全文刊登。引发全校师生课余围着黑板报”评头论足”的称赞。事后姜老师专门家访,转达校领导在语文教研组点评“初二(四)冯志清同学的《龙华高炮参观记》,长诗达到了相当高中的水平,要宣传鼓励精进!”这份鼓励,为志清踏上工作位后成为30岁左右,先后成为大型万人企业宣传科长、宣传(处)部长,40岁起成当中国化工部(化工作家协会)1~3届理事会副主席,多家中央与上海市级媒体“特约记者”打下了基础。
其三,初中下学期,志清经母校推荐,上级批准,成为当时代表徐汇区8名学生干部代表之一,列席上海市共青团代表大会。次年初三时,成为吴泾中学历史首批12名学生共青团员,并成为吴泾中学首届师生联合团支部三名成员之一,配合团支书陈雅琴老师开展母校最初的团组建设。志清相信母校的这一“政治培训安排,对于志清日后任厂技校班级团支书,5800人企业厂团委副书记、23岁起为市化工局连续三届优秀党支部书记、27岁出任5800人企业党委书记助理,28岁出任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29岁获化工部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30岁成当上海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以后长期担任多家化工行业企业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是十分有益的铺垫。
昨天,2025年9月10日,我与母校历届毕业生代表: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兼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吴传平博导、著名劳模兼人大代表王家根、著名诗人兼书法家董佩君、企业家谢兆龙等返校,与90岁高龄老校长薛恭庆,张培全、陈大鹏、郑海青等老校长、现任校长黄宝龙及向世宏、邢毅等现任校领导老师亲切互动、接受再教育。
尤其是母校上海市吴泾中学创业六十年来,历任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工,不畏艰难、历经沧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以贯之注重传承“乐者其健、和者其慧”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和谐发展;育人目标:培养“阳光、尚德、有梦想”的“乐和”人;办学目标:创个性鲜明的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校训:乐业、和谐、求是、创新;教风:乐教 、乐研 、爱校 、爱生;学 风:乐学、乐思 、好问、好研。
如今,母校一一上海市吴泾中学已发展成为,拥有2个校区。本部建筑面积8897平方米,分部通海校区建筑面积3821.88平方米。2024学年,学校两个校区,合计近1000名学生。兼有健美操、排球、合唱、航海等等色教学班。拥有高级教师17名、一级教师45名。区骨干教师6名、区骨干后备7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名。上海市公关计划、种子计划培养基地教师各2名。
母校历年获得的荣誉不断: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健康促进校、上海市传统体育项目优秀校、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校、上海市全民健身先进校、上海市体育多样化实践基地、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学校少年宫、上海市青少年健美操训练基地、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学校、闵行区家庭教育优秀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闵行区电子书包试验校。
笔者志清欣喜的获悉,在母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吴泾中学历届毕业学生中考成绩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呈逐年提升。为此特赋《杏园芳》为评为贺。
辞离母校吴泾。常思教谕恩情。观潮不尽浦江亭。砚星明。
今逢甲子庆香阁,和谐乐健添馨。祈师高寿学园兴。刷新屏。
一一2025年9月11月时事诗评
【附】:校友董佩君赋诗
墨緣甲子吟
庭訓臨池結墨緣,春秋六十過雲煙。
寒窗不棄孤燈寂,古境何求野道顛。
秦漢峰高攀未息,晉唐海闊渡無偏。
雲舒月缺心隨境,落筆方知異舊年。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