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张羊皮换来的太阳》
文/陈汝燕
秦国的清晨是从渭水开始的。 天还未亮透,七十岁的百里奚已经踩着霜露走在河岸上。这个价值五张羊皮的老者,正用枯竹般的手指抚摸新修的渠堰。几个早起的农人远远望见,便放下耒耜躬身行礼——他们知道,这是唯一会吃和他们一样糙馍的相国。 三十年前,当晋国的囚车碾过虞国故土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白发囚徒的命运。彼时秦穆公正在西陲焦渴地寻找照亮蛮荒的火种,而楚国人漫不经心地将老牧奴与陪嫁的礼单一起扔给了西方小邦。 五张黑羊皮成交的那个午后,南阳集市上弥漫着牲畜的腥臊气。百里奚沉默地看着楚人点数皮张,忽然仰天大笑。笑声惊起了楝树上的乌鸦,也惊动了历史——中国第一个奴隶宰相的故事,就在这荒诞的交易中拉开了帷幕。 咸阳宫的第一夜,烛泪堆成了小山。穆公第三次添酒时,百里奚终于开口:“君欲霸诸侯,还是王天下?”这个问题让年轻的国君怔住了。老相国颤巍巍地在沙盘上画圈:“霸者服人以力,王者服人以德。”他指向西方,“秦地之贫,贫在礼教;秦人之勇,勇无归处。” 改变是从废除人殉开始的。当贵族们愤怒地指责他践踏祖制时,百里奚默默取出陪葬的陶俑:“以木代人,其魂安否?”他想起虞国灭亡时殉葬的三百壮士,声音突然哽咽:“活人尚不得温饱,何苦与死者争命?” 最令人不解的是他对失败的宽容。崤山之战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将被俘。当满朝要求治罪时,老相国却脱冠请罪:“老臣教战不精,罪在枢府。”他亲自到边境迎接败军,看见年轻士兵残缺的肢体时,竟当众掩面而泣。后来才知道,他连夜变卖了周天子赏赐的玉圭,抚恤战死者家属。 死前三个月,百里奚做了件怪事。他让人抬着走遍秦国西陲,在每个烽燧台前停留片刻。归途经过一片牧野时,他突然要求下车,赤脚走进齐腰深的荒草中。牧童们惊讶地看见白发苍苍的老相国俯身抚摸大地,就像抚摸初生的婴儿。 及至薨逝,人们整理遗物时发现:相府库房仅存三年粮赋,卧榻铺着粗麻布,枕中藏着一块干硬的糙馍。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压在砚台下的羊皮图卷——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尚未完成的渠堰工程。 送葬那日,自发跪拜的百姓从咸阳宫排到渭水南岸。有个从楚国来的商人惊叹:“这等场面,胜过诸侯葬礼!”旁边的老农抓起一把黄土:“诸侯给我们什么?相国给我们的,是活命的渠水,是不殉葬的儿孙!” 暮色四合时,人们听见一个牧童在唱新编的歌谣:“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曲调简单,却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过秦川。而在地平线尽头,最后一缕夕阳正照在新修的渠水上,晃动着碎金般的光芒。 很多年后,当商鞅推行新法时,总会在深夜翻阅百里奚留下的政令笔记。某次他看到页脚一行小字:“政不在苛,在通;民不在驯,在育。五张羊皮换来的不是相国,是秦人第一次被当人看。” 烛花突然爆响,变法者猛然抬头,仿佛看见那个白发老者正在光影中微笑。窗外,渭水汤汤,明月千年。
(指导老师:刘志永)
作者简介:陈汝燕,现读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秘D班,对音乐感兴趣,爱好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