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怀揣着满心的憧憬与幻想,将万千心事肆意地寄放于天涯。那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年纪,心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渴望。每一次的相遇,都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期待着能有一场如盛世繁花般的邂逅,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每一次的离别,都盼望着月圆之夜的重逢,仿佛那圆圆的月亮能将分离的人儿重新聚在一起。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笔下的少年,恰似那时的自己,带着懵懂与冲动,在人生的舞台上肆意挥洒着青春。那时的冲动,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受束缚地奔腾在岁月的原野上;那时的奢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流星,虽然美丽却难以触及。
然而,时光的车轮不会为谁而停留,岁月的风霜悄然染上了眉梢。那份年少时的冲动,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被消磨得荡然无存。不再像从前那样,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奋不顾身;不再像从前那样,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承诺而痴痴等待。
春秋置换,四季更迭,如同人生的舞台不断变换着场景。开始让自己做一株草木,静静地扎根于大地,理性又安静地看着人世变迁。草木无华,却有着最坚韧的生命力。它们在春风中舒展着嫩绿的枝叶,在夏日里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在秋风中飘落着枯黄的叶子,在冬雪中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它们不悲不喜,不怨不艾,只是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从容地走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懂得了唯有遵从宿命,才可以离合不惊。宿命,并非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而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对生活的一种豁达与通透。就像那飘零的花瓣,无论曾经多么娇艳,最终都要回归大地的怀抱;就像那远去的飞鸟,无论曾经多么自由,最终都要找到栖息的枝头。离合本是人生的常态,不必为了一次的相聚而欣喜若狂,也不必为了一次的离别而黯然神伤。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才能在离合之间保持内心的平静。
懂得了唯有恪守理则,才可以枯荣随缘。理则,是生活的准则,是做人的底线。它如同灯塔,在人生的海洋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它如同基石,在岁月的风雨中为我们支撑着信念。恪守理则,就是在面对诱惑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枯荣之间,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
不再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繁华,不再渴望那遥不可及的重逢。在平淡的日子里,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看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听那夜晚的虫鸣声在耳边响起,感受着岁月的温柔与慈悲。做一株草木,在理性的光芒下,在安静的时光里,守着内心的那份淡然,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任凭人世变迁,我自淡看离合,静守枯荣。(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