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为伍 墨香相伴
——岁月留给我的褒奖
文/铁十三师 柏广欣
从来未觉得,人生脚步走得如此之快。蓦然回首,自己竟也过了古稀之年,开始奔八的征程。九三大阅兵那宛如钢铁洪流般的威武壮观景象还时不时在眼前晃动,旋即又迎来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真乃是盛世华年,喜事连连!
兹于此,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组织开展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而举办的"盛世华诞,军威如虹"主题征文活动,恰在此时应运而生,乘兴而至,遂又激起我心中升腾起阵阵涟漪和无限的遐想。我在寻思,在这极不平凡的日子里,该用什么向祖国和人民汇报,该怎样回望总结自己度过的大半生。
按照出生时那个年代的说法,我们这批人可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比起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拼命,在炮火硝烟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先烈和勇士,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确实要优越很多。因为彼时是和平年代,而"和平"二字却是他们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巨大代价换取而来,这也正是令他们引以为荣和感到骄傲自豪的地方。
我们这代人,虽说生在新社会,摆脱了被压迫受剥削的折磨,到了一定年龄也能够上学读书,生活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但日子过得并不称心如意,也未真正品尝到多少幸福的滋味。特别是1958年吃食堂和60年代初期,因遭受自然灾害,国内经济连续三年严重困难,那时生活可真是不好受。别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能活下来留条命就算很不错的了。
生活带给我们诸多磨难,也吃了不少苦,但我们对祖国母亲那份赤胆忠心始终未曾动摇,对祖国的炽热情感始终未曾改变。我们这代人都懂得知足,知恩图报;勇于责任担当,更会用实际行动去报答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回报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家中父母及诸多亲人。从小,我们就敬仰英雄人物,学习英雄先进事迹。等长大了,就主动报名参军入伍,扛起钢枪保卫祖国,手持风枪钢钎修建铁路建设祖国。甚至,直接奔赴战场经受战火的严峻考验。在部队,哪怕施工再苦再累,任务再难再艰险,我们都能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英勇冲锋在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甘愿为部队建设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纵观自己一路走来的写作历程,有这样几件事留给我终生难忘的记忆。至今回想起来还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被评为先进的高光时刻
1994年 ,我被评为北京市城建系统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于6月23日参加了在国奥会议中心举行的表彰颁奖大会,主管北京市城建系统的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我能获得这份褒奖,我猜想是与我踏入纪检监察工作门槛那天开始,就坚持把查办案件与弘扬企业正面典型有机结合,大力弘扬纪检监察工作的主旋律密切相关,这是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与肯定。在局里召开的年度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我曾两次在专题讲座介绍我处如何查办案件、开展正面典型教育的经验。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政工论文、先进个人事迹以及调查报告等材料,数十次被《中国铁道建筑管理》《铁建政工》《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城建工作研究》《北京企业文化》《是与非》《铁路纪检》《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发表。我感到,这份荣誉的获得和这些稿件的每次刊登,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是极为难得的精神褒奖,它增添了我继续写作的信心和力量。2003年2月,我结合办案实际,撰写了一篇违纪案例审理的分析文章,很快被中国方正出版社主办的刊物《纪检监察工作参考》收录,并在当年第3辑(总第七辑)上发表。编辑在邮寄样本同时,还专门发来信函,鼓励我继续投稿。


文章获奖带来意外惊喜
2002年5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碌,突然接到《中国监察》杂志社编辑王鹏志同志打来电话,说我投寄他们题为《坚持反腐倡廉 促进企业发展》的经验材料已确定选用,拟在几天内刊发,让我马上送去几幅照片以备配发,并明确每幅图片的具体内容。这可不是我一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立即将此事向处党委书记王义兴同志作了汇报,他对此非常重视,马上将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提前到第二天上午进行,并让宣传科立即进行了通知。第二天中心组学习准时开始,绝大多数党委成员都按时参加,我按编辑要求抓拍了几幅图片,送照相馆加急冲洗后,第三天一大早就赶往市内送到杂志社编辑手里,丝毫未耽误刊发。同年4月,我踊跃参加了中央企业纪工委和中国监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有奖征文活动,我投寄的《关于企业监督问题的思考》一文在该刊发表后,被评为三等奖。当年10月24日,在北京银建大厦隆重举行颁奖大会,我和全国各地的获奖者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有中纪委常委兼秘书长干以胜,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黄树贤,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李玉赋,中央企业纪工委副书记张玉藏,中国监察杂志社第一总编罗华滨等。颁奖大会由中央企业纪工委书记徐敬业主持,陈昌智副部长在大会上讲话,获奖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言,最后与会领导为获奖人员颁发了奖励证书。这次获奖,是对我个人笔耕不辍坚持写作的又一次肯定与褒扬。


申报高级职称顺利通过
2000年5月的一天傍晚,我在怀柔基地休假去参加一个同事聚餐,无意间听说机关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快要截止了,闻后我心里为之一震。第二天就来到机关办公楼人事科,找到负责经办高职申报事宜的薛翠梧同志,向她询问情况;因我长期在项目部,有些文件看不到,对此情况毫无知悉。薛翠梧挺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并详细问了我的有关情况。经她大致审核,认为我完全符合申报资格,她说人家都破格申报,你这按正常条件全都具备啊。她当场发给我一份申报表,告诉我抓紧填写个人相关内容,并尽快提供论文发表、个人奖励等文稿复印件,把所有上报材料准备齐全,说是处里最近就开会研究职称评定事宜,你是全处最后一个申报者,所以必须抓紧办理。我按照她的要求,把表上所有属个人填写的内容,全都认真公正地进行了填写,并分别复印了三份厚厚的文字材料,在规定期限内提前交到她手里。事过不久,局党委、纪委两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作为评委和指导老师,对我进行职称晋升论文答辩。答辩结束后,他们写下评语,均给予很高评价。2001年11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下发文件,经中央企业工委高级职称评定领导小组评审通过,认定我具备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十六局集团公司党委据此发文,聘任本人为四公司高级政工师。一次申报便成功,这在当时我们单位还非常罕见,那几年全处也仅有二人获此殊荣。这是时光老人赐给我的第三次褒奖。有句古语说得好:"天道酬勤",在我身上还真是得到了应验。


新征程对我发出的召唤
2025年7月26日上午,我接到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主任郑建平同志与我的微信对话,她热情地邀请我加入文学创作中心,成为其中的成员,以便更好、更直接、更快捷地承担起宣传和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的历史重任。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盛请。我明白,自此以后,我在笔耕的路上,不会孤单,不再寂寞。因为在我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德艺双馨的名家高手,能与他们这些文学大咖为伍结伴,切磋写作技巧,交流心得体会,实乃人生中的一大乐趣。但同时,又伴有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感觉,心里在叩问自己:你能行吗,能挑得起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吗?我想起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励人名句,我提醒自己莫犹豫,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暗暗给自己鼓劲加油。
我也记起文创中心的王林山常务主任,还有《英雄铁道兵》公众号编辑部的黄玉明主任对我发出的殷切期盼。虽然与他们都未曾谋面,但来自战友间亲切的鼓励还是言犹在耳,让我信心倍增。金秋十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我想,有以郑建平、王林山、黄玉明等诸多战友做标杆,有网站的刘政湖站长精心统筹策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定会加倍努力,在利智健脑注重体质锻炼的同时,握紧手中不老笔,续写下页新篇章,使创作之树永葆常青。与此同时,我也愿把自己在业余创作中取得的这些点滴成绩视为一件礼物,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并献给新中国76周年华诞,衷心祝愿祖国母亲永远繁荣昌盛。
2025年9月8日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柏广欣,50年代出生,山东临沂人,中央党校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先后在铁道兵13师65团、11师54团服役,历任战士、文书、排长、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转业后供职于铁道部16局4处、中国铁建16局集团4公司。曾在国家、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喜欢文学,热爱写作。
责编:槛外人 202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