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巷被雨水洗得发亮,苔痕在石缝间探头探脑,像在偷看谁家书页里跌落的诗句。转角处忽而撑开一柄油纸伞,伞面水珠滚落成串,在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银花。伞骨承着雨帘,将光阴裁成流动的绸缎,遮住低过屋檐的匆匆岁月。
茶凉了又续,续了又凉。书页间的古人忽而鲜活:李清照在藕花深处扑流萤,陆游在沈园的粉墙上题旧诗,苏轼在赤壁江头与客对饮。他们的悲欢被雨水泡得绵软,化作一缕缕茶香,顺着呼吸渗入肺腑。原来寂寞不是孤独,是给灵魂腾出一间空屋子,好让千百年前的月光照进来,与檐角的雨声跳一支双人舞。
江南的深巷里,银发老人曾坐在门槛上翻线装书。油纸伞斜倚墙边,伞骨挂着的水珠滴落成线。他递来半块桂花糕时,雨丝正织成细密的网,裹着糕点的甜味与雨水的清冽,将孤独织成温柔的茧。原来寂寞时的一盏茶、一本书、一句问候,都能在心底长出藤蔓,把冷清织成温暖的锦。
玻璃杯中的龙井舒展成翠绿的旗枪,像极了少年时夹在课本里的银杏叶。翻开的书页上,前人的批注被雨水洇开,墨迹晕染成时光的唇印。有时读到动情处,雨声忽停,云隙漏下一缕阳光,在书页上投下金色的涟漪。此刻方知,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愿在喧嚣中留一扇听雨的窗。
巷口的油纸伞晃过几回,伞下人影换了又换:穿校服的少年匆匆跑过,提菜篮的大娘慢悠悠踱步,捧书发呆的闲人驻足凝望。但无论谁走过,那柄伞始终稳稳遮住头顶一方天,将光阴收进伞骨编织的锦囊。白居易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冬夜,古今寂寞原是相通的——非无人相伴的冷清,而是于纷扰中自留一片净土。
暮色渐浓,雨仍淅沥。合上书,一片玉兰花瓣悄然夹在页间,白得近乎透明,似被雨水洗净尘埃。此刻方悟,人生如雨巷:有人匆匆赶路,有人驻足听雨。愿在雨天读书的人,把灵魂泡进时光茶汤,任千年月光在茶香中沉浮,终沉淀成眼底一汪清泉。(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