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的文趣
文|王永杰
陕甘两省山水相依,地脉相连。笔者早年工作过的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的几个乡镇,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的一些乡镇只有一条渭河之隔。但由于多种原因,对这个近在咫尺的邻居的许多情况,我过去却知之甚少,甚至因道听途说形成过一些偏见。直到前几年退休后去一所慈善学校发挥余热,因工作需要几次去天水市周边的几个县区,直接耳闻目睹,才对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地处市区西南,素有“全国武术之乡”称号的武山县那浓郁的文化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山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历史上为胡汉混居之地。受地理环境影响,居民自古就有尚武传统,历代产生过许多著名武将及民间武术高手。由于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曾被国家体委评定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与此相媲美的是我几次身临其境感受到的浓郁的文化特色。第一次去武山,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到几位学生家乡所在的山丹镇某村,进行慈善捐赠活动。尽管这里地处偏僻的山乡,但中午受邀去一位学生家吃饭时见到的极富古典风格的居室建筑外观、室内陈设及独特的待客之道中体现的礼仪文化都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了准备我们几人的午餐,学生家长除叮嘱与我们同行的孩子提前在县城购买了食材外,还请来孩子的姑姑帮厨。正餐前先准备了烙饼炒菜及白酒酽茶为我们接风洗尘,然后再上主食。尽管只是些家常便饭,但独特的礼节及真挚的情意使人感到格外的温馨。另室内悬挂的具有相当水准的书法中堂及古香古色的家具,更使居室中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一切都与我过去从网络等渠道获得的,片面强调贫穷落后的,甘肃农村和农民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完成这个点的捐赠任务返回县城驻地途中,经过的山丹镇玉器销售一条街,更使人耳目一新。在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竟然见到了一个其它大城市也未见到过的玉雕工艺品专业销售街区;而且是依托本地资源自行开发生产,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品种多样、满目生辉的玉雕制品,及各具特色又数目众多的门店,一切都出乎我们一行人的意料之外。
时隔一年之后,第二次又去武山。因工作需要走访了许多村民家庭,见到的民居建筑风格及室内陈设,大都与我在山丹学生家中看到的情形一样,同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特色。而且不论家中经济条件如何,院落中都栽种着一定数量的鲜花和其它绿色植物,使庭院中充满了温韾与生机。其中还见到不少院子中摆满花卉盆景的花木种植专业户。
我们住宿的旅店老板,也同时经营着花卉盆景和根雕工艺品的销售业务。因我们一行人都对这里的地理不熟,这位侦察兵出身的热心人,除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本县的村镇分布情况外,还手绘了两份县域地理交通状况示意图,让我们去村镇走访时使用。因为他早年在陕西宝鸡从军时,与我们此行的一位同事认识,就多次邀请我们去他挂满名人字画的办公室中品茶聊天。有时还与我们那位有相当文学修养的同事即兴发挥,以诗代言互相应对,抒发老朋友多年后意外相逢的欣喜之情。一位并未从事过文化职业的旅店老板,出口成章含英吐翠的文学表达能力,使我这个平生与文字相伴的文学爱好者深感自愧不如,更使我对这个西北山区县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更多的好奇。经请教这位老板及其他朋友,并从其它渠道查找资料,才使我理清了其中的渊源。
原来这个偏安一隅的西北农业县域,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神奇之地。据考古发现,远在38000年前,境内渭河两岸就已有原始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多处史前文化遗址。自西汉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路,亦是中西经济文化汇合的要塞。始建于北魏的水帘洞拉稍寺摩崖浮雕大佛高42.3米,为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全县当时就有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除“全国武术之乡”外,还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武山旋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由于这些众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熏陶,这里的风土人情中就自然地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据说全县就有中书协会员和国家书画协会会员十多位,书法字画创作装裱成为一种产业,在城乡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就连陕西的一些书法名人的作品,在这里及天水市区也有一定的销售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我们见到的旅店老板这样的文化达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以境内储量丰富的鸳鸯玉加工制作的“夜光杯”等玉雕工艺品,具有历史悠久、做工精良、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等特点,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佳品。1982年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尼泊尔国王的“双龙杯”就是武山鸳鸯玉。而唐朝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怪,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千古诗篇,更使夜光杯等武山玉雕工艺品,增加了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我们前年所见的山丹镇玉器销售一条街,只是武山众多的玉雕产销基地中的其中一个。还有被称为古宁远八景之一的武山温泉,因富含氡碳酸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外稀缺的极具医用价值的复合型矿泉。现有兰州铁路疗养院,甘肃省卫生厅直属疗养院等温泉康复单位多处。这些独特的地矿资源及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又为当地发展大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虽然由于工作任务在身,当时我们无睱专程造访这些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及自然风景区,但我们住宿的滩歌镇就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武山旱码头之称。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等建筑,仍见证着这个“茶马古镇”的昔日繁华。旋鼓社火,书画武术等传统文化项目也十分活跃,使我们经常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一个初夏的傍晚,我去街上散步,就看到了一次颇具特色的小曲表演。那是在一个临街商铺的门前,聚集了十来位民间艺人。伴秦乐队除了三弦、板胡等秦腔中也有的乐器之外,还有一些未曾见过的独特乐器。演唱者男女皆有,以婉约舒缓、底蕴深沉、浑厚苍劲的独唱为主,再加上风格独特的乐器伴奏,很有些“天籁之音”的韵味,使人顿生出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心内因工作进展欠佳造成的郁闷之情顿时得以缓解!
去村镇工作时路过的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草川大草原等自然景区,更是青山叠翠,绿垠无限。公路两旁蓝天与白云相间,牛羊与野花相伴,再加上远处的帐篷和游客,就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其地域面积,景观指数与省内外一些声名鹊起的多A级草甸景区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从互联网上看到的节庆期间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社火游演及彪悍古朴、另类别致的旋鼓艺术表演,则更使我们这些初次接触者的心弦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震撼!可惜由于多种因素,这些长在深闺的“靓女”当时还没有给主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相对于那些依靠特色文化及自然资源促进了地方经济大幅提升的地方,不免使人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但使人感到欣慰的是,后来某年的春节期间,从互联网上看到与武山传统文化发展有关的这样几条信息:一条是武山籍武术新秀张含亮,面对传统文化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仍矢志不移,刻苦练功,在国内外诸多顶级武术大赛中不断夺魁。并借助现代科技制作了多条中华武术视频,在互联网上悄然走红,视频总浏览量已超过1600万人次,被网友称为中国“女侠”。她的传奇故事使人们对武山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期待。另一条是,近年来当地政府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及关天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提出了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整合各种自然优势发展大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项目与地方经济互相促进的经济文化发展新思路。武山县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建设已有很大进展;包括了乐善福康养中心、演艺区、茶马羌市区等特色项目在内的武山渭川非遗文化产业园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论证之中。武山这个过去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化女神,终于要彻底撩起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她无穷的魅力了!
作为一个地脉相连,对这个魅力无限的文化之乡有着特殊情感的近邻,我们祝愿武山的传统文化能迎来又一次展翅翱翔的腾飞!
二〇二五年七月定稿于宝鸡陈仓区
作 者 简 介:
王永杰,退休公务员, 多年来常在《陕西日报》等纸质报刊及新媒体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及其它文章。有数十篇作品在全国性征文比赛及报刋、融媒获奖,并入选多部文学作品集。2023年8月出版散文集《又是一个春夏》。 现为宝鸡市作家协会、陈仓区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
(审稿: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