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挽着母亲散步,暮色正顺着单元楼的窗棂慢慢沉。晚风像个藏不住心事的信使,把楼下小梅的声音一缕缕卷过来——她是上个月从上海赶回来的,父亲病了,此刻正站在秫秸花丛旁,手里捏着皱巴巴的药盒,声音里裹着化不开的涩:"您是没瞧见,早上端粥过去,我爸明明能自己握勺子,偏往床上一倒,眼皮都不抬就说'喂'。我把碗递过去,他胳膊一甩,粥洒了半床,反倒瞪我:'你就不能扶稳些?'"
"还有昨儿,扶他到阳台晒太阳,我转身洗个毛巾的空当,他就蜷在藤椅里不肯动了,说腿麻得站不住。我知道啊,他是怕我回上海——可家里小孙女还等着我接送,公婆那边也得天天打电话问......"她的声音突然卡住,跟着是纸巾擦过鼻尖的窸窣,"您说我爸都快九十的人了,怎么倒像个三岁娃?我怕他总躺着真要废了,劝他多走走,他就红着眼吼:'你是不是盼我早点走......'"
二楼阿姨的声音从晚风里浮上来,软得像泡了水的棉絮:"都这样。我家老头子也一样,明明能自己端碗,偏说手抖得厉害,其实就是想让人围着他转......"
这些话像粒裹了温潮的石子,轻轻往我心上压。暮色里的丁香树沙沙摇,忽然就拽着记忆跌回三年前的病房——父亲正把我递过去的水杯扫到地上,玻璃碎片溅到鞋边,他脖子梗得像块硬木:"我不吃药!我没病!"那时我哪里懂,那些带着火气的话里,藏着一个老人对病痛的恐惧,对别离的慌张。
父亲因脑梗刚倒下时,我总觉得他是故意刁难。他会因为粥烫了些就把碗摔碎,会在深更半夜突然坐起来骂骂咧咧,会像个孩子似的攥着拳头不肯吃药。我曾在空无一人的停车场里,趴在方向盘哭得喘不上气,朋友在电话里劝:"你图什么呢?他都这样对你了,该为自己活啊。"可后视镜里映着的那扇窗,始终是我迈不开步的牵挂——母亲有肺心病,走几步路就喘得像风箱,我若真的转身,她该怎么在那些黑夜里,接住突如其来的风雨?
人生就是这样,面对父母老去的模样,总得先闯过一段兵荒马乱。直到父亲住院,大夫指着CT片上的阴影说:"这些脑损伤会影响神经系统,让他控制不住情绪。"我才猛地想起,小时候我发着高烧哭闹,父亲整夜抱着我,用粗糙的手掌一遍遍地抚过我的额头。原来岁月兜兜转转,我们终究要互换角色,只是这一次,他们成了需要被哄的孩子。那些曾被我视作"不可理喻"的瞬间,回头看全是后知后觉的迟钝。
那些日子总爱在超市里晃,目光扫过货架上的苹果时,总会猛地顿住。恍惚间,眼前总浮出些模糊的影子:父亲年轻时是列车乘务员,那年月日子紧巴,水果金贵得像稀罕物。他每次出车回来,总把别人塞给他的一个苹果,宝贝似的揣在怀里带回来——衣兜外侧总被苹果顶出个小小的鼓包,他却总护着那个兜,生怕碰坏了。当他从衣兜里掏出那个被体温焐得发软的苹果,递到我手上时,我高兴得直蹦,仿佛那是全世界最甜的馈赠。
转过头,货架上的酸奶、蛋糕又撞进眼里——这些都是父亲从前总惦记着给我买的零嘴。如今他牙口松了,我便学着把食物做得软乎乎的,让那些温温柔柔的滋味,顺着舌尖漫过味蕾,轻轻落进他胃里。他不爱啃水果,我就把各色鲜果榨成汁,装在玻璃杯里递过去;他嚼不动海鲜,我便把鲜美的虾肉细细剁成泥,包进薄皮馄饨里。那些他曾捧到我面前的甜,如今换我一点点喂进他嘴里,可这点滴照料,比起他曾给我的爱,不过是从大海里舀起的一勺水,轻得像片羽毛。
那些曾让人委屈的瞬间,那些后知后觉的懂得,最终都沉淀为绵长的温暖与珍惜,像一杯浓茶饮尽后,舌尖留下的淡淡甜意,含蓄又余韵悠长。他摔东西时的躁,或许是怕自己成了累赘;他不让我走时的倔,或许是知道相聚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父亲终究还是走了。我常常在整理他的旧物时,摸到那副老花镜,镜片上的划痕里,藏着多少我没读懂的孤独啊。那些被我当成"不可理喻"的瞬间,如今想来都成了扎在心头的刺——他发着脾气不肯吃药,或许是吞咽时喉咙疼得厉害;他非要穿那件旧棉袄,或许是里面藏着母亲年轻时缝补的针脚。我们总在父母的衰老里看见麻烦,却忘了他们也曾在我们的年幼里,耐心接住过无数个笨拙的瞬间。
此刻正挽着母亲的胳膊慢慢走,晚风掠起她鬓角的白发。她刚出院不久,脚步还有些晃,可我一伸手扶她,她就摆摆手:"我能行。"我忽然懂了,所谓尽孝,从来不是偿还什么亏欠,而是借着照顾他们的日子,补补那些曾经的遗憾。就像现在,我替她理好被风吹乱的衣领,像极了小时候她无数次为我掖好被角;我听着她絮絮叨叨讲街坊琐事,恰似从前她蹲在灶台边,听我说学校里的新鲜事。
若你此刻也守在病榻前,若你也在委屈里熬着,请再多些耐心吧。他们或许会忘了很多事,却从来没忘过爱你。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的手穿过马路,这一次,换你牵着他们,慢慢走过岁月的余晖。毕竟,能被他们依赖的日子,每一天都在倒计时啊。
暮色越来越浓,我扶着母亲往回走。楼道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像一颗颗被捂热的星星,映着我和母亲的影子——原来所谓陪伴,从不是"以后再说",而是此刻能稳稳牵着她的手,慢慢走……
作者简介 :
苏香丰,女。汉族,辽宁建平县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西宁机务段退休职工。自幼热爱文学创作,专注于通过文字表达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曾在《青藏铁道报》发表散文等作品。始终以谦逊之心对待创作,计划在深耕散文创作的同时,尝试拓展题材与风格,持续打磨文字功底,力求在文学道路上不断突破,用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传递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