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山 王 都 在 邢 台
文/刘孟领
从公元前207年到公元前198年,近十年时间里,邢台一直是常山国(赵国)的王都。处于秦末汉初动荡年代的常山国,当然也是风雨飘摇。仅十年的时间,张耳两次都邢,其中赵国的后人赵歇还在邢台做了一年多的赵国国王。
公元前206年,张耳为邢台常山王,以邢台为常山国国都。时光倒流到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和重税繁赋让百姓喘不过气来,因此各地叛乱此起彼伏。我们知道,公元前207年,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经“巨鹿之战”打败了秦军,统治了赵国。公元前206年项羽将赵国一分为二,把常山国分给张耳,只有十六分之一分给代王陈余。当时的常山国地域广阔,包括161个县,分属钜鹿郡、邯郸郡、雁门郡、云中郡管辖;而代国只有10个县的地盘。这种行政格局一直维持到楚汉战争结束。
公元前205年,代王陈余,觉得自己功劳也不小,项羽分封的不合理,于是组织联军攻打常山国。由于张耳没有防备,被陈余打败,不得不投靠刘邦。陈余占领邢地后,拥立赵国的后人赵歇为赵王。邢台,这时由常山王都变为赵国王都。
此时,楚汉争霸正在火候。公元前204年,刘邦派张耳、韩信进攻赵地。在井陉背水一战,张耳韩信大破赵军,把陈余杀死在汦水河畔,追杀赵王歇于襄国(今邢台)。之后,刘邦应韩信之请,立张耳为赵王,命韩信为赵相国。邢台仍是国都。邢台又由赵国王都变成了赵王张耳的都城。
查阅资料证实,张耳两次以邢台为国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他善于搞人际关系,二是他分析形势正确,三是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张耳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今开封一带)人,年轻时在魏公子无忌门下做宾客,后流落到外黄(今河南内黄县)。外黄一富家女,在亲朋的撮合下,嫁给了张耳。张耳有了钱,上下打点,当上外黄令。好交朋友的刘邦,因躲灾在张耳那里住了数月,二人成了铁哥们儿。后刘邦将女儿嫁给了张耳之子张敖,二人成了儿女亲定。
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攻打赵国。在形势逼迫下,张耳保护赵王赵歇逃亡到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当张耳发出求援时,他的好友陈余,因兵力不足并且惧怕秦军,迟迟没有支援。因此张耳恼怪陈余,二人决裂。
著名的军阀和政治家张耳,在不同时期虽然展现了智慧、勇敢和才能,对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他的生平也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
公元前202年,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恰在这一年,张耳去世了,他儿子张敖嗣为赵王,仍都邢台。四年后即公元前198年,因张敖有谋反嫌疑,被刘邦废为宣平侯。刘邦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并迁都邯郸。常山国王,张耳都邢,名垂青史,刀光剑影。
正所谓——
常 态一反争战长,
山 高水长云飞扬。
国 是共商兴华夏,
王 者之师张耳强。
张 弛有度保江山,
耳 濡目染刀剑光。
都 吁俞咈王襄国,
邢 台之宝身自当。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