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里的出版小记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窗前,那温暖的光线,仿佛是岁月给予的温柔抚摸。作为一名退休老师,本应在宁静中享受这份节日的闲适,然而,一则来自北京图书出版高主编的消息,却如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昨天,我向高主编提出了关于书籍出版的一些疑问,没想到,在这个属于教师的特殊日子里,他早早地就给了我回复:“钟老师,咱们目前的话,这个中X文出版社这个审核是已经通过的啊。但是人家这边反馈需要这个书名改一下,改一下这个不能有咱们这个姓名。你看一下咱们感觉什么合适?”看到这条消息,我心中一紧,随即又释然。密切留意出版信息的我,深知出版之路的曲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带来新的变化。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回话:“把姓名去掉。”高主编迅速回应:“好的,老师,那就给咱们走这个下一流程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迅速将这条信息截屏,发给了该公司的李编辑。看着屏幕上发送成功的提示,我仿佛看到了书籍出版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而后,我怀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在微信朋友圈以教师节礼物的形式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那一刻,我像是将一份珍贵的礼物捧出,期待着朋友们的回应。
很快,点赞和支持的消息如雪花般纷纷飘来。协会的黎副秘书长、初中教过的关同学、某杂志喻主编、同事李高、杨作家、黄数及王英等,他们的点赞如同温暖的烛光,照亮了我这段有些艰辛的出版之路。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关注和鼓励,这份情谊,在这个教师节里显得格外珍贵。
自费出书,于我而言,是一场劳心劳力的修行。从最初灵感的闪现,到笔下文字的流淌,再到将一沓沓手稿整理成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它需要漫长的等待,等待审核的结果,等待市场的反馈;需要不懈的跟踪,关注每一个流程的进展,确保不出差错;更需要信心和耐心,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是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作者,那本书就像是我的孩子,从孕育到诞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如今,我再次踏上自费出书的征程,这几本书就像是一面面镜子,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出版市场的内在逻辑和外显现象。在这个看似繁华却又充满竞争的市场里,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像是一场博弈,需要精心策划,权衡取舍。我心中不断盘算着,哪些是值得坚持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在得失之间寻找着平衡。
写作不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挖出的珍宝,需要用心去雕琢。出书更难,它不仅仅是将文字印在纸上,更是要让这些文字走进读者的心里。然而,尽管困难重重,坚持写作却是我毫不动摇的信念。
在这喧嚣纷扰的世界里,文字是我心灵的避风港。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书桌前,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仿佛是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每一个字符的诞生,都是灵魂的一次颤动。那些或喜悦、或悲伤、或迷茫、或坚定的情感,都通过文字缓缓流淌出来,汇聚成一条条思想的溪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无比渴望能用文字精心构筑一个独属于我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空是澄澈而湛蓝的,仿佛是被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精心晕染而成,没有一丝杂质,纯净得如同孩童那清澈无邪的眼眸;洁白的云朵宛如轻盈的棉絮,悠悠地飘荡在天空之中,它们形态各异,时而像温顺的绵羊,时而又似狰狞的巨龙,张牙舞爪地想要冲破天空的束缚。突然,一道奇异的光芒划过天际,仿佛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召唤。紧接着,天空中浮现出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图案,散发着幽蓝色的光芒,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周围的空气也变得寒冷而凝重,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然涌动。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天空下,似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世界,等待着勇敢者去探索。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