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青砖永不老
昨春何碍拟明春
——晨谒古城墙廿八里有感
作者/宋思语
审核/雷学刚
总编/李淑林

长安的秋,在连日阴雨后,绽开一片近乎透明的湛蓝。破晓时分,天际初泛鱼肚白,我们踏上了奔赴古城墙的拉练征程。
十四公里,启程时不过是个模糊的数字,而终点回望时,却已成为镌刻在身体与心灵上的深刻印记。这不仅是一场意志的淬炼,更是一次以脚步丈量时光、以青春触碰永恒的美好际遇。说来惭愧,身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记忆中竟从未登临,唯有耳闻与无数次行路时的擦肩。
晨光熹微,当双足踏上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实的城墙石阶,触感粗粝而微凉,那厚重气息仿佛瞬间链接了浩瀚的历史脉流。我仿若初临的远客,带着迫切的克制与好奇环望四方。城墙内,屋瓦缓缓滴落着昨夜的残雨,城墙外,高楼玻璃折射出晨光的七彩棱芒,熙攘的早市蒸腾着人间烟火,清风拂过,林梢漾起层层绿浪。此情此景,美得真实纯粹,熟悉又陌生。
最初的五公里是肉体的欢歌。年轻身躯在秋风中舒展,步履轻快如跃动的鼓点。同学们的朗朗笑语、城市车流的喧嚣与城墙的沉静,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我们如潮漫过垛口,在每座角楼驻足留影,将青春的身影拓印在古老的背景里。城墙默然地凝视并负重着一切,如同它曾承载无数王朝更迭、烽烟战火与日升月沉。
当里程悄然累积,疲惫开始叩击着我们意识神经的窗棂。脚步渐沉,呼吸急促,肌肉的酸楚不断提醒着我这份历史的凝重。奇妙的是,个体的倦意却意外地催生了集体的共鸣,零散的足音渐渐汇成沉稳的律动,恰似这座古城千年未改的心跳,在相互鼓励下蓬勃有力。“咚,咚,咚”——它自脚底升腾,贯穿百骸,最终与我的脉搏同频共振。侧目望去,同伴们额沁细汗,面泛潮红,眼神却始终坚定。那是一种被宏大存在召唤的专注与坚韧,我们不再是个体,而是行走于历史长河的青春之师,是十三朝古都此刻鲜活的呼吸。
躯体的困顿无法湮灭灵魂的激越。当大部队在终点前发起冲刺,无人轻言放弃,唯有攥紧背包阔步向前。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力量自生命深处喷涌而出——那是关乎“完成”的使命,更是属于集体征程的无上荣光。我们用年轻的脚步征服了见证沧海桑田的城墙,每一步都是对自身惰性与极限的超越。这更是一场连接古今的对话:昨日与今朝、历史与现实、苍穹与大地、蒙昧与文明在此处交响。我们从未如此真切地体悟到自己不仅是西北大学学子,更是长安薪火的传人,是历史的承接者与未来的缔造者。
短暂休整后提笔凝思,我才真正彻悟:所谓青春,便是敢于在历史长路上镌刻微小却坚定的足迹。这场十四公里的跋涉,是身体与历史的酣畅对谈,更是青春向永恒献上的深情礼赞。愿所有人的青春如苍翠瓮中树,遐想悠游天外云。如此青砖永不老,昨春何碍拟明春。


作者简介
宋思语,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