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功绩自铸辉煌(外一首)
文/田济儒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它宛如一幅浩瀚无垠、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的流转中徐徐展开。而英雄,恰似画卷上最为绚烂夺目、熠熠生辉的色彩,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传奇。他们或诞生于钟鸣鼎食、富贵显赫之家,享受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与机遇,在优渥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或起于蓬蒿之间、市井陋巷之中,在困厄与磨难的泥沼中砥砺前行,于逆境中奋起。然而,无论出身是高贵如云端之鹤,还是卑微似尘土之蚁,真正的英雄都能凭借自身的才华、勇气与毅力,冲破命运的枷锁,跨越阶层的鸿沟,在时代的舞台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春秋时期的百里奚与三国时期的曹操,便是这“英雄不问出处”的鲜活例证,他们的故事如黄钟大吕,穿越时空的迷雾,至今仍振聋发聩,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勇前行。
百里奚,奴隶之身,铸就秦国霸业。 百里奚,这位春秋时期的传奇人物,其出身可谓卑微到了尘埃里,宛如一颗被命运随意丢弃在角落里的沙砾,无人问津。他生于虞国的一个贫寒之家,家徒四壁,生活困苦不堪,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四周是一片无尽的迷茫与绝望,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然而,他心怀壮志,那壮志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宛如暗夜中的星辰,渴望在乱世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早年,他游历列国,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才华,如同一位怀揣着珍宝的行者,期待着能遇到识货的伯乐。然而,现实却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无情地刺痛着他的心。他屡屡碰壁,无人赏识,在齐国,他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沦为乞丐,在街头巷尾乞讨度日。那凄凉的景象,仿佛是命运对他无情的嘲弄,让他尝尽了人间的冷暖与辛酸。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在困境中,他结识了蹇叔,二人惺惺相惜,成为知己。蹇叔的赏识与鼓励,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光亮,让他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给予他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后来,百里奚辗转回到虞国,本以为能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虞国君主昏庸无道,不识贤才,将他弃之如敝履,他的才华和抱负再次被无情地埋没。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也成了俘虏。晋国欲将他纳入麾下,他却坚决拒绝,甘愿作为陪嫁奴隶被送往秦国。途中,他趁机逃脱,逃至楚国,却又被当作奸细抓住,沦为养牛的奴隶。命运一次次将他打入谷底,让他在泥泞中挣扎,但他心中的信念却如磐石般坚定,从未动摇。那信念,是他心中的灯塔,指引着他在黑暗中不断前行。
皇天不负有心人,秦穆公听闻百里奚的贤能,不惜用五张黑羊皮将他从楚国赎回。这五张黑羊皮,在当时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财物,但却换回了一位治国安邦的贤才,更开启了秦国崛起的伟大征程。此时的百里奚已年逾古稀,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如同刀刻一般,记录着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但他的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智慧与坚毅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照亮前方的道路。秦穆公与他相谈三日,被他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拜他为上大夫,委以国政,寿罄一百零五岁。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百里奚不负重托,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他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使秦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制定出一系列利民的政策,让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他协助秦穆公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着秦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从一个奴隶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股肱之臣,百里奚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英雄不问出处”的真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要有真才实学,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在困境中崛起,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曹操,宦官之后,成就三国霸业。时光荏苒,来到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杰并起的时代,曹操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样出身不凡,却又饱受争议。曹操的祖上曹腾,是一位宦官。在古代,宦官往往被视为社会的底层,受到世人的歧视和唾弃,他们被看作是身体残缺、心灵扭曲的人,在社会中处于最卑微的地位。曹操生于这样的家庭,从小就背负着“宦官之后”的标签,这无疑给他的仕途和人生带来了巨大的阻碍。那标签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着旁人异样的眼光和无尽的嘲讽。但曹操并未因此而自卑或消沉,他就像一颗被埋在泥土中的种子,虽然身处黑暗,却有着冲破泥土、茁壮成长的强烈渴望。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兵法韬略。他的书房中,堆满了各类书籍,那书籍如同他的宝藏,是他汲取知识的源泉。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他常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在字里行间中寻找着治国安邦、用兵打仗的智慧。他胸怀大志,渴望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业,如同一只蛰伏的雄鹰,等待着展翅高飞的时机。他的心中,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着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初入仕途时,曹操便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犹如一位战场上的将军,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他冷静地分析着局势,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他的名字开始在朝堂和民间传开,成为人们口中赞誉的对象。人们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后来,天下大乱,诸侯纷争。曹操审时度势,广纳贤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场战役,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曹操崛起的道路。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指挥着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他推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他重视文化教育,招揽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让文人们能够自由地创作和表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曹操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才能,成为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尽管他的出身备受诟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英雄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出身,而在于自身的努力和才华。
古今映照,英雄舞台,奋斗者主宰。百里奚和曹操的故事,犹如两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生英雄,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力。无论我们出身如何,都不应被命运所束缚,而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汗水和智慧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出身平凡却凭借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人。他们或许来自偏远的山区,那里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书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拼搏。他们或许出身贫寒的家庭,生活困苦,每天都要为生计而奔波,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一番事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英雄不问出处”的真谛,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以百里奚和曹操为榜样,不畏出身的卑微,不惧命运的挑战,勇敢地扬起梦想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英雄的舞台,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人。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坎坷,只要我们心怀梦想,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七律.咏百里奚 上平一东
文/田济儒
虞山羖腋出篱蓬,楚地焦琴醒凤中。
三径蒿莱埋骏骨,五弦宫羽泣秋空。
炊烟割断冰霜案,凿壁函开万斗蒙。
但使秦庭铭九鼎,何须洛邑问穷通。
以下为《七律·咏百里奚》的逐联译注及整体意境阐释,采用诗化语言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首联:虞山羖腋出篱蓬,楚地焦琴醒凤中。
字面译:
从虞国荒山的羊皮褂中走出蓬草般的隐士,在楚地焚焦的琴弦上唤醒沉睡的凤凰。
典故解:
• 羖腋出篱蓬:化用《史记·秦本纪》"五羖大夫"典,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赎回沦为奴隶的百里奚。"篱蓬"喻其出身卑微如野草。
• 焦琴醒凤:暗引《风俗通义》载百里奚妻焚琴谏夫故事,焦尾琴象征贫贱夫妻的坚守,"凤"借《诗经》"凤凰鸣矣"喻贤才遇明主。
意境升华:
以"羊皮褂-焦尾琴"构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隐喻,暗喻英雄从肉体桎梏到精神觉醒的蜕变过程。
颔联:三径蒿莱埋骏骨,五弦宫羽泣秋空。
字面译:
荒径野草掩埋着千里马的骸骨,五根琴弦在秋日苍穹下呜咽。
典故解:
• 三径蒿莱:反用蒋诩归隐典,喻百里奚早年怀才不遇的隐居生涯。
• 骏骨埋蒿:化用燕昭王千金买骨典,暗讽虞国君主不识贤才。
• 五弦泣空:双关琴弦与《礼记》"五声八音",以秋空之寂寥喻政治抱负的压抑。
对仗艺术。
"蒿莱/宫羽"构成植物与乐器的意象碰撞,"埋/泣"形成静态埋没与动态悲鸣的张力
颈联:炊烟割断冰霜案,凿壁函开万斗蒙。
字面译:
灶间炊烟斩断结满冰霜的案几,函谷关壁凿穿后迎来星辰的启蒙。
典故解:
• 炊烟割案:详写《列女传》扊扅为炊典,其妻劈门栓作柴劝归,喻清贫中的智慧。
• 凿壁函开:双关函谷关与《淮南子》"凿壁偷光",既指秦国西进通道,又喻政治启蒙。
• 万斗蒙:化用《周易》"蒙以养正",北斗星象象征治国方略的指引。
时空折叠:
将家庭场景(炊烟)与国家战略(函谷关)并置,形成微观生活与宏观政治的互文。
尾联:但使秦庭铭九鼎,何须洛邑问穷通。
字面译:
若能在秦国朝堂铸就九鼎之功,何必去东周洛邑探寻命运通达之道。
典故解:
• 九鼎铭秦:借《墨子》"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喻百里奚助秦建立新秩序。
• 问穷通:反用《庄子》"穷通有命",以洛邑王气已竭反衬秦国新政的蓬勃生机。
哲学升华:
通过"九鼎(物质功业)-穷通(精神超脱)"的辩证,完成从历史叙事到生命境界的跃迁。
全诗意境结构图:
物质层:羊皮褂→焦尾琴→炊烟→函谷关→九鼎 精神层:蓬草隐士→凤凰觉醒→骏骨悲鸣→星斗启蒙→超脱穷通 时空轴:虞国困厄→楚地守节→秦庭崛起→历史永恒。
翻译要点总结
1. 典故活用:将12个历史典故转化为现代可感的意象群
2. 对仗深化:通过"蒿莱/宫羽""冰霜案/星斗蒙"等矛盾修辞制造诗意张力
3. 时空压缩:在56字中完成个人命运-家国变革-天道循环的三重叙事
4. 音律再现:严格遵循平水韵"东"韵部,模拟古琴"散-按-泛"的音色变化
此译稿力求在历史真实与诗歌想象之间找到平衡点,使读者既能触摸到春秋时代的青铜质感,又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精神共鸣。
作者简介:
田济儒,原名田江,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籍贯甘肃省镇原县,从小喜欢文学,业余作家诗人。
在微信公众号上注册济儒诗苑个人博客,写的均是原创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名人访谈,个人杂谈等等。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现居住在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