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间的世纪回响
一一《中央大街赋》的时光哲思
孙成贵
读《中央大街赋》系列,未闻车马喧,先见时光在砖石上缓缓流淌。这些赋作的妙处,从非堆砌辞藻描绘街景之盛,而是以文字为舟,载着读者在“热闹”与“寂静”的面包石和砖瓦的百年张力间穿行,品出一条老街藏着的生命哲思。
它写中央大街的“形”,是“面包石铺就长卷,欧式建筑列阵”,却不止于勾勒异国风情的皮囊。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砖石,被赋作“时光的印章”——每一道磨损的纹路,都是岁月轻轻盖下的印记,不疾不徐,不悲不喜。这恰如禅语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块砖即是一段光阴的缩影,看似冰冷的建筑,实则藏着时光温热的呼吸,让“永恒”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砖瓦肌理。
它写中央大街的“魂”,更见禅意的通透。赋中既写“商贾云集,霓虹流转”的人间烟火,也写“暮色四合,窗棂映月”的片刻清寂。热闹时,是“人声鼎沸如潮”,却不显喧嚣;寂静时,是“砖石不语如山”,却非空寂。这种“闹中取静”的笔墨,暗合禅家“于境离境”的智慧——繁华是街的常态,清寂是心的归处。就像人生难免在喧嚣中奔波,而真正的安宁,从不是逃离热闹,而是如这条街般,在车水马龙里守住自己的节奏,在岁月更迭中保持自己的本真。
最动人的,是赋作对“变迁”与“不变”的哲思书写。它写街旁建筑的“旧貌换新颜”,却也写面包石“风骨未曾改”;写行人“往来皆过客”,却也写街道“默然立如初”。这像极了禅者眼中的世界:一切皆在流动,一切又皆在坚守。时光会带走行人的脚步、店铺的招牌,却带不走一条街沉淀的气质;就像岁月会改变人的容颜、境遇,却带不走内心真正的坚守。中央大街在此处,已不只是一条物理的街道,更成了一面映照生命的镜子——照见我们在变迁中如何守住本真,在流动中如何寻得安定。
读罢此赋,再想中央大街,便觉它是一位静默的学人思者。它不说话,却用百年的砖石诉说时光的道理;它不张扬,却用热闹与清寂的交替,启示生命的平衡。原来最好的文字,从不是把哲理说破,而是如这篇赋般,将禅意藏进砖瓦草木,让读者在品味街景的同时,悄然悟得: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像中央大街一样,既能容得下人间烟火,也守得住内心清欢;所谓人生智慧,不过是在变迁中守得住本真,在流动中寻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