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九九龄醋厂原军屯村支书向我发来一篇关于村中一位抗战老兵的故事。值此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历史,我们更应不断讲述这样的故事——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体现。下文转自一位下乡知识青年的回忆:
“抗战老英雄,解甲居城东。
功勋曾显赫,往事掩尘中。
七秩逢青眼,沉冤得雪融。
曲直终有判,闻者动哀容。”
01 伤痕,是无言的见证
1971年,我作为一名插队知青,来到安乐公社军屯村一队。因常借农具,结识了东隔壁三队的吴朝英老汉。
他年约五十,面色古铜,鼻直口方。个子不高,背微驼,眼线修长。说话时嗓音沙哑,似哼小曲,起伏不定。他神情严肃,鲜有笑容,但言语刚毅,行动果决。
夏日里,他常赤膊劳作。前胸后背、腰腹肩膀,布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伤疤——那是战争的印记,也是一位老八路的无声勋章。
他的家境极为贫寒,几乎一无所有。一双儿女与他年龄差距很大:儿子与我相仿,却神情忧郁、沉默寡言;十一二岁的女儿,眼神总是怯生生的。在我心中,隐隐觉得这位吴老汉身上,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02 烽火岁月,铁血传奇
日渐熟络后,吴老汉谈起战争岁月便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吴朝英生于1922年,伊川九皋人。1937年11月,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他曾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地下交通员,负责延安与西安之间的通讯联络。这条路线需穿越国统区,常遭遇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骚扰。
吴朝英机智果敢,多次遇险却总能化险为夷。一次,他与两名战友穿越封锁线时遭土匪伏击,战友不幸牺牲。他藏好文件,赤脚狂奔,最终成功将情报送达西安。
延安保卫战中,全连仅两人幸存,他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他屡立战功,身上的十八处枪伤见证了他的九死一生。他就像百岁老兵滕西远一样,在战场上奋勇扑敌、无畏无惧。他参军时,红军刚改编为八路军三个月——若早三个月,他便是一名红军战士。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八路。
03 莫须有之罪,英雄含冤
1952年,吴朝英因肺炎复员回乡。区长见他年过三十仍未成家,便做媒将安乐军屯村一位破落地主的女儿许配于他。
母女俩欣然应允,母亲以一小木箱、一个两厢柜、一桌四凳作为嫁妆,尽了母女之情。
同年年底,区公所存有六十斤小麦,有人提议私分。吴朝英坚决反对:“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能拿!谁也别想打主意!这是败坏党的作风!”他一身正气,却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1953年某日,吴朝英值夜班至凌晨三点多,次日清晨尚未起床。嫂子在院中高声斥骂:“不要脸,大懒虫,太阳晒屁股了还不动!”
吴朝英怒火中烧,拿起簸箕冲向嫂子。嫂子急忙跑向村公所,在门口被人拦下并夺走了簸箕——并未真正打中。
区公所领导不问缘由,以“殴打妇女罪”将吴朝英逮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公职也被一撤到底。1959年刑满出狱后,他不断上诉,却始终无人理会。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这位老八路、老英雄心灵深受重创,其子女也蒙受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04 岁月流转,曙光初现
1996年秋,转机终于到来。
当年的军屯一队政治队长王体军,此时已担任军屯村党支部书记。某日,郊区法院院长马建照(亦军人出身)到村视察工作。
王体军抓住时机,向马院长郑重反映了压抑心头多年的憾事——老八路吴朝英的冤情。马建照听后深感震惊:一位革命前辈,枪林弹雨未曾退缩,却因莫须有的罪名承受四十多年的苦难。他当即拍案而起,决心查清事实,还老英雄一个公道。
05 艰难平反,正义不缺席
返回法院后,马建照院长立即召集申诉厅人员。经合议庭讨论,一致认为该案疑点重重,应重新立案审查。
申诉科人员先是查阅郊区法院大量历史档案未果,又赴洛阳市中级法院档案室,最终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找到了原洛阳县法院的原始案底。
当时对吴朝英定罪的三条所谓“罪状”如下:
- 一是“投降地主阶级”(尽管婚姻由区长介绍);
- 二是“转移地主财产”(尽管只是普通嫁妆);
- 三是“欺负打骂妇女”(尽管只是吓唬并未真打)。
原洛阳县法院判处其六年徒刑,撤销一切公职。
查阅人员面对如此荒唐的“罪证”,无不感到震惊与愤慨。
马建照院长亲自审卷,认为案件问题严重,提请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最终,合议庭作出裁决:“经洛阳市郊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反复讨论决定:吴朝英一案原判决证据不足、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现撤销原判,郑重宣告吴朝英无罪。”
马院长通知王体军书记审查决定,并计划亲自到村召开大会宣布平反。王体军激动不已,立即向安乐乡党委书记倪虹、乡长苗道功汇报,并与马院长一同协调,为吴朝英恢复了党籍。随后又联系区民政局长李文俊,恢复了其退役军人待遇(当时每月九十余元)。
吴老汉听闻平反消息,瘫坐于地,捶胸痛哭:“老天爷呀!四十多年了!我做梦都没想过还会有这一天!我蒙冤受屈几十年,终于有人替我伸冤了!”
06 沉冤昭雪,万民同庆
经多方协调,决定在安乐乡军屯村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布对吴朝英案的重新裁决,为这位老八路、老英雄平反昭雪!
消息传开,军屯村顿时沸腾。百姓奔走相告,自发扭起秧歌、跑起旱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共同庆祝正义的到来。
村民们送来感谢信,上书:“卌载讼案正曲直,一堂明镜断是非。”
老八路吴朝英紧紧握住马院长的手,老泪纵横,欲跪地叩谢,被急忙扶起。
军人出身的马院长动情地说道:“老同志,不要这样!该下跪的不是您。您是老革命,是老英雄,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做出过贡献,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是我们来得太晚,让您和子女蒙冤多年——我们该向您敬礼、道歉!”
07 时代铭记,英雄永存
老八路吴朝英的故事郑重地告诉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这些英雄已近期颐之年,脸上布满皱纹、白发苍苍,但每个人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今天,当我们回顾老红军、老八路、老军人的无私奉献,不禁感慨万千。他们从苦难中觉醒,在战火中成长,用一生践行“为国家、为人民”的庄严誓言。
他们见证了中国从战乱走向和平,从贫困迈向繁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老八路吴朝英老汉在平反八年后的2004年以八十三岁高龄与世长辞。但那八年里,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逢人便述说马建照院长、王体军支书和人民政府带给他的新生。
谨以此文,向所有如吴朝英老汉一样为民族解放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功绩,永载史册;你们的精神,永照人间!
正是:
支书爱憎勇直谏,
院长执着睁火眼。
历尽千辛探真情,
排除万难平民冤。
卌载讼案正曲直,
一堂明镜是非断。
殷殷公仆王体军,
明镜青天数马院。
作者:
原安乐公社军屯一队生产队长、
洛阳市涧西区人大常委委员、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张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