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勇真谛着,百里奚是也》
吴兴东
在春秋的历史长卷里,百里奚的名字如同一颗被岁月打磨的珍珠,越品越见其光华。他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惊人的武力,却凭借着一身的智慧与勇气,在乱世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若问何为智勇的真谛,那百里奚便是最好的答案。
智以取道,让秦王而恭敬
七十岁的年纪,放在今天都该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可百里奚却在这个岁数,以一个“奴隶”的身份,让秦穆公对他恭敬有加。这其中的关键,全在一个“智”字。
想想看,他被当作货物,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回来的时候,处境该有多尴尬。换做旁人,要么自怨自艾,要么急于表现却不得章法。可百里奚不慌不忙,他太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了。秦穆公召见他,问他治国之道,他没有急着说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像拉家常一样,从秦国的地理环境、百姓生活聊起,然后慢慢引申到该怎么发展农业、怎么制定法令、怎么和周边的国家打交道。他的话不空洞,都是实实在在能落地的想法,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夫,知道土地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施肥。
秦穆公越听越入迷,原本可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被百里奚的智慧彻底征服了。你想啊,一个国君,对着一个曾经的奴隶,能做到毕恭毕敬,这得是多大的魅力。百里奚的智,不是耍嘴皮子,是真真切切能为国家找出路的智慧。他就像一盏明灯,让秦穆公看到了秦国未来的方向,所以才会那么恭敬地对待他,甚至拜他为上卿,把国家的大事都交给他打理。这种靠智慧赢得尊重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
听知劝诫,在创春秋
百里奚的勇,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敢于听劝,也敢于用人。他有个好朋友叫蹇叔,两个人早就认识,百里奚知道蹇叔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担心推荐了别人会抢了自己的风头,可百里奚不这么想。他觉得国家要强大,就得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藏着掖着。
于是他就跟秦穆公说,蹇叔这个人特别厉害,要是能把他请来,秦国肯定能更上一层楼。秦穆公也是个惜才的人,就赶紧派人去请蹇叔。蹇叔来了之后,百里奚和他一起辅佐秦穆公,两个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秦国能在春秋时期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强国,和这俩人的合作分不开。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勇气?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敢于把权力和机会分享给别人,这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太难得了。百里奚的勇,不是冲锋陷阵的那种,是敢于打破私心、为了大局着想的勇气。他知道,只有集合大家的智慧,国家才能发展,这种见识和魄力,让他在春秋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谋深算百里奚,真诚也是他也
要说百里奚只是个充满算计的智者,那可就错了。他的老谋深算背后,是一颗真诚的心。
就说他处理和晋国的关系吧。有一年晋国闹饥荒,来跟秦国借粮食。这时候秦国朝堂上吵翻了天,因为之前晋国也做过不地道的事。可百里奚却力排众议,说天灾面前,百姓是无辜的,咱们不能因为国君的过错就不管百姓的死活。结果秦国就把大批的粮食运到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泛舟之役”。你看,他考虑问题很周全,知道这么做能赢得人心,这是他的“老谋深算”;但他的出发点是同情百姓,这又是他的真诚。
还有他对家人的态度。他发达了之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妻子杜氏。当年他外出求官,家里全靠杜氏支撑,吃了不少苦。后来杜氏一路打听,找到了秦国,在相府里靠唱歌认亲,才和百里奚团聚。换成别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身份尊贵了,过去的事不想再提,但百里奚没有,他看到妻子的那一刻,满心都是愧疚和感激,夫妻俩抱头痛哭。这种对感情的真诚,和他在朝堂上的老谋深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那么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
他对百姓也很真诚。他在秦国推行的政策,都是为了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发展农业,让大家有饭吃;他整顿吏治,让大家不受欺负。所以他去世的时候,秦国的百姓都特别伤心,不管是当官的还是种地的,都觉得失去了一位好官。这种真诚,让他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温度,也让他在历史上的形象更加丰满。
百里奚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勇敢的一生。他的智,让他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他的勇,让他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敢于推荐贤才;而他的真诚,则让这一切都有了意义。所以说,智勇的真谛,在百里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算计,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而是在智慧中带着真诚,在勇敢中有着担当。这样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被后人永远铭记。
(指导老师:刘志永)
作者简介:吴兴东,性格特质:活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日常积极乐观,能快速融入各类社交与学习环境。兴趣爱好:热爱羽毛球运动,闲暇时常通过打球锻炼身体、释放活力,也喜欢在运动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专业方向:文秘专业,目前正系统学习文书撰写、会务组织、办公自动化等专业知识,致力于提升职场办公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