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的寒冬,凛冽的风掠过陕西关中的频阳大地,也吹动了我——一个十八九岁少年郎的心。怀着对橄榄绿的憧憬,我主动报名,历经层层政审、严格体检与重点走访,终于如愿穿上了那身承载着荣耀与责任的军装。
这是我第一次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踏上前往千里之外西南的列车。初到珠江源头的曲靖,一切都陌生得让人手足无措:迥异的环境、不合口味的饮食、千奇百怪的方言,都让我一时摸不着头脑。但恐惧很快被温暖冲淡,新兵营里,从上校到班长,都把我们这些新兵当成家人般照顾,陌生的地方渐渐有了“家”的温度。
部队是大熔炉,更是大学校。我和一群十七八、十八九岁的“毛头小子”一起,在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中磨砺意志,在刻苦学习中提升自我。从队列训练到战术动作,从理论知识到技能实操,我们的习惯、能力与心智都在悄然蜕变,一步步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合格的武警战士。
后来岗位几经变动,但守护珠江源的中心任务从未改变。无论是执勤站岗、看押看守,还是成为警营里的专业兵——开车、做饭、打字、照相放电影,或是负责通信修车、养花种草、军械物资保管,我们都像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紧紧铆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部队的运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晃十二年,珠江源的风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我喝着珠江源的水,听着珠江源的歌,也为这片土地站岗放哨,义无反顾。在红土地上摸爬滚打的十二年,是我青春最珍贵的印记。
珠江源的风,吹走了岁月,却吹不散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曲靖是我青春成长的摇篮,而那十二年的橄榄绿时光,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最厚重、最滚烫的记忆——那是一名中国武警战士,对珠江源最赤诚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