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不断提升,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增强,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RCEP等政策红利逐渐释放,东盟市场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新选项。
在此背景下,8月29日至30日,由全球出海生态联盟主办,佰信集团与海蛙出海联合承办的“抢滩东盟・商通蓝海”2025东南亚专场活动在深圳举行。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本地园区运营方齐聚一堂,以两天实战分享打通“政策解码—资源匹配—项目落地”全链路,助力中国企业把握东盟市场窗口期。

现场图片 深圳佰信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聚焦企业出海痛点 解读破局核心策略
佰信集团董事长王岩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当前逆全球化趋势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交织,东南亚凭借地缘邻近优势、RCEP政策红利及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节点,但文化差异、合规风险等挑战仍客观存在。“佰信集团已构建全球服务网络,愿与各方协同推进中国企业务实出海。”王岩表示。
在随后进行的分享环节,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黎相宜从社会文化维度入手,为企业东南亚落地提供实操参考;相关行业专家则聚焦实操性决策方法论,助力企业精准定位东盟市场。专家们深入浅出的发言为参会企业带来重要启发,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剖析越南市场机遇 分享一线实战经验
聚焦越南市场,活动邀请多名实战嘉宾拆解本地化落地要点。宁波柒上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祁瑞平,结合自身主导卓力电器越南工厂建设的实战经验分享了企业赴越布局的转型历程。2018年,卓力美国市场营收占比达50%,受国际环境变化与关税风险影响,公司决定赴越南建设生产基地。面对德国、美国高端市场品质要求与越南供应链薄弱的矛盾,企业采取“携链出海”策略,带动国内核心供应商赴越南设厂,构建本土产业协作网络,实现从“被动转移”到“主动扎根”的转型。
东祥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盼表示,合规经营是企业在越南落地的关键。他指出越南市场具备三大优势:一是毗邻中国可降低海空运成本;二是政府招商力度大,工业园区优惠多、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三是长期深耕积累本地化资源,如与消防局、环评局建立的稳定合作。针对政策审批差异及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曹盼建议,公司通过培养越南团队适配高效运营节奏,借力国内企业转移与本地供应商崛起逐步完善供应链,并建议赴越企业尊重当地法规,勿照搬国内运营模式。
此外,隆安省新都工业建筑投资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阮进叠对越南隆安省工业地产投资价值与产业机遇进行了深入解读;佰信集团越南分公司总经理刘庆勋以贸易公司注册案例为切入点,针对B2B贸易、跨境电商、工厂等类型企业,分享越南落地的一手操作经验。参会企业纷纷表示,下一步将在实战嘉宾的指导下坚定深耕越南市场。
研讨深耕泰国之路 构建出海核心能力
除了越南市场外,实战嘉宾还就如何开拓泰国市场进行了交流分享。泰国四川会馆会长谢晖凭借30年本地经验指出,泰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业与农业协同发展,中国企业可借助东部经济区切入市场并辐射东盟,但需应对认证壁垒、物流瓶颈及文化差异,建议依托专业平台实现合规经营、文化适配。
原碧桂园泰国项目总经理龙江华剖析泰国BOI政策优势时表示,当前泰国税收减免、突破外资持股与土地限制、一站式服务正在政策升级中,建议采用“政策+产业+风控”策略,优先布局曼谷、东部经济走廊等区域,分阶段投资,警惕劳动力成本与法规风险。
佰信集团投资总经理吴泓叡指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核心目的地,中国对东盟投资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总投资的60%,且投资方向正从基建向技术创新领域转型。依托13年企业出海服务经验,佰信集团构建“商服+咨询+投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既助力传统企业资金合规出海,也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全链路支持。
最后,佰信集团总经理薛赛霞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正转向“韧性优先”的模式,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关键增长极。为此,企业需构建“三支柱能力”:以合规能力确保市场准入,以本土化能力深化市场渗透,以数字化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本次专场活动既是深度挖掘中国—东盟经贸潜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RCEP协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活动为企业出海东盟搭建起“政策+经验+资源”三位一体的平台,助力企业降低国际化经营风险、实现本地化布局,为双方经贸高质量发展、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刘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