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稿★
实事求是应成为教育事业的灵魂
文/云蒙山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求是是指导事业的唯一方向。从革命到建设、从发展到振兴,实事求是是一切事业的灵魂,当然理应成为教育事业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教育奠基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把实事求是办教育作为重要的理念,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着眼培养“三好”、“四有”人才,在“又红又专”的育人目标下因地制宜办教育,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事业的立身之基。
实事求是是教育发展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时代伟业的开启,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艺术的春天同时来到神州大地。“尊师重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这一时期的信仰。“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科教兴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一时期体现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为中华振兴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之基。
实事求是是教育改革的灵魂。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地域差别逐渐显现,东西差距、城乡差别、南北差异日益加剧。在这宏阔的历史背景下,素质教育大有取代应试教育之势,以“培养世界通用的人才”为最高目标的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新世纪之初,新一轮课程改革彰显出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着眼终身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奠基,实事求是成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之本。
实事求是是教育创新的力量之源。知识经济浪潮风起云涌,信息时代变革日新月异,教育不得不经受诞生前的阵痛。校点撤并、设备换代、技术创新,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时代心声,“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词,从积极方面看,实事求是成为教育事业的力量之源。
在沿着实事求是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的时代洪流中,难免有徘徊、犹豫、观望、迟疑,甚至溃逃。不容置疑的是,刻舟求剑者盲目守成,步履蹒跚者渐行渐远,离经叛道者悔恨莫及,西施效颦者贻笑大方……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盲目乐观主义和盲目悲观主义这两种“癌症”般的存在,正在侵蚀着我们教育事业的机体。
盲目乐观者或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或鼠目寸光、自感良好,为微弱的所谓“优势”而沾沾自喜,以捧红自己、抹黑他人为平生乐事。盲目悲观者或自暴自弃、自甘止步,或自说自话、自求多福,为不大的“差距”而庸人自扰,以唱衰自我、看强他人为顽症痼疾。
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前者难免产生骄傲自大之心,后者难免滋长妄自菲薄之情,长此以往,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临渊羡鱼,不渔则废。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以为,这个“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灵魂”,首先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灵魂。
欲捧红者未必久“红”,为抹黑者未必长“黑”,想唱衰者未必就“衰”,求看强者未必能“强”。胜不骄、败不馁,当局不迷、处变不惊,这才是教育的灵魂。我想,这也正是人们将教师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根源所在。
让我们把实事求是融入生命、刻进行动,让实事求是成为教育事业的灵魂,为民族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秦岭深山,自称云蒙山人;基层普通教师,崇真尚善向美;作品散见纸刊网媒,愿做在地爱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