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颂前南峪
文/谢爱民
太行深处藏明珠,叠嶂层峦入画符。
昔往烽烟凝壮志,今朝林果满川途。
松涛漱玉泉声远,云岫芳茵日色殊。
最美民风淳似酒,客来争看绿山图。
赏析:
这首《七律·颂前南峪》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前南峪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格律工整且意境鲜明,整体可圈可点,具体点评如下:
一、意象选取精准,画面感强烈
开篇“太行深处藏明珠,叠嶂层峦入画符”以“明珠”喻前南峪,点出其藏于太行深处的珍贵;“叠嶂层峦”直绘山势,“入画符”则赋予景色如诗如画的美感,起笔即奠定赞美基调。
中间两联聚焦细节:“松涛漱玉泉声远”以“松涛”“玉泉”写声景,动静相衬,耳畔似有清泉潺潺、松风阵阵;“云岫芳茵日色殊”以“云岫”“芳茵”绘色景,云雾缭绕的山穴与绿茵草地在日光下格外清丽,画面层次丰富。
二、时空交织,内涵丰富
颈联“昔往烽烟凝壮志,今朝林果满川途”巧妙串联历史与当下:前句暗指前南峪可能曾是革命热土(如太行山区常见的红色记忆),“烽烟”“壮志”沉淀出厚重的人文底蕴;后句转向今日生机,“林果满川途”展现乡村振兴的丰收景象,对比中见发展,使诗歌不止于写景,更添时代感。
三、结句点睛,情感真挚。
尾联“最美民风淳似酒,客来争看绿山图”由景及人,“民风淳似酒”以酒喻民风之醇厚,比兴自然;“客来争看绿山图”收束全诗,既呼应开篇的“画符”,又以“争看”凸显前南峪的吸引力,将对景色的赞美升华至对人文与生态的双重肯定,余味悠长。
格律与语言:
全诗符合七律平仄、对仗要求(如“松涛”对“云岫”,“昔往”对“今朝”),语言清丽晓畅,无晦涩之感,却于平实中见韵味,“凝”“满”“争”等动词的运用精准有力,让诗句更显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自然之美、历史之韵、人文之淳于一体,画面鲜活,情感饱满,是一首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咏景佳作。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