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晨雾
刘志民
雾纱飘渺笼滨城,
海天一色淡烟横。
漫裹旅顺千般秀,
此间仙境悦心生。
晨光未醒藏佳趣,
每缕清濛皆有情。
此景只应天上有,
今朝得见喜难平。
2025年9月9日
《旅顺晨雾》诗评:雾中仙景的沉浸式咏叹
刘志民的《旅顺晨雾》以细腻笔触勾勒旅顺晨雾的空灵之美,全诗围绕“雾”的“飘渺”特质展开,将自然景致与主观情志交融,既绘出雾锁滨城的实景,又赋予晨雾以诗意灵性,是一首兼具画面感与情感浓度的咏物佳作。
一、意象铺陈:以“雾”为线,织就朦胧画境
诗歌开篇即以“雾纱飘渺笼滨城”破题,“雾纱”喻雾,既点出雾的轻薄质感,又以“笼”字赋予其动态——仿佛有一层轻柔的纱幔,缓缓将“滨城”旅顺包裹,开篇便奠定朦胧空灵的基调。次句“海天一色淡烟横”拓展空间维度,雾中“海”与“天”的界限被消融,只剩“淡烟”般的雾霭横向铺展,以“淡”字弱化色彩对比,凸显晨雾“清濛”的视觉特质,让画面从“城”延伸至“海天”,意境更显开阔。
“漫裹旅顺千般秀”则聚焦雾与城的互动,“漫裹”二字写出雾的无孔不入,却非压抑的笼罩,而是将旅顺的“千般秀”温柔裹挟,既保留了景致的灵秀,又因雾的遮蔽添了几分含蓄之美;“晨光未醒藏佳趣”以“晨光未醒”暗点“晨”之时间,“藏”字极妙——雾未散去时,晨光似在沉睡,而雾中景致的“佳趣”恰在这份“藏”中,引人遐想雾散后会显露的惊喜,为画面注入了动态的期待感。
二、情感递进:从“悦心”到“喜难平”的情志升华
诗歌的情感脉络随景致铺陈逐步深化。“此间仙境悦心生”是初见雾中旅顺的直观感受——将雾景比作“仙境”,直白道出内心的愉悦,这是景对情的直接触动;“每缕清濛皆有情”则将情感推向细腻处,诗人不再是雾景的旁观者,而是将“清濛”的雾霭视为有“情”的存在,物我相融间,晨雾的每一缕都成了情感的载体,主观情志与客观景致达成共鸣。
结尾“此景只应天上有,今朝得见喜难平”化用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名句,却无原句的怅然,转而以“喜难平”收束全诗——既以“天上有”再次强化雾景的超凡脱俗,又以“得见”的庆幸、“喜难平”的激动,将开篇的“悦心”升华为极致的欣喜,让读者可感诗人面对自然之美时的纯粹感动,情感真挚而有张力。
三、语言特质:质朴中见灵动,浅白里藏深致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无生僻典故与晦涩辞藻,却以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勾勒出鲜活意境。如“笼”“横”“漫裹”“藏”等动词,赋予雾与晨光以动态,让静态的画面有了流动感;“飘渺”“淡”“清濛”等词,精准捕捉雾的质感与色彩,无需浓墨重彩,却让“雾中旅顺”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浅语皆有致”的语言风格,让诗歌既适合大众品读,又不失雅致——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因景与情的高度契合,让每一句都如雾中景致般,清淡却耐人寻味,恰如其分地呼应了“晨雾”本身的特质。
综上,《旅顺晨雾》以“雾”为核心意象,通过空间拓展、情感递进与质朴语言,将旅顺晨雾的自然之美转化为诗意之美,既让读者“见”雾景之朦胧,更让读者“感”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初见仙境的欣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浑成的咏景佳作。
主播铁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