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的弹弓17(知青·中篇小说)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到了下一个赶场日,启明又去了十字路口的小酒店,想急于知道用麻雀做的下酒莱怎样,受不受顾客欢迎。但正巧店主赶场去了,照看店面的伙计不知情,启明怏怏而回,麻雀也懒得打了,他觉得自己规划的希望似乎化成了泡影。
过了两天,有人带信给启明,说是十字路口小酒店的店主请他务必去一趟。
启明去到店里才知道,店主这几天都在试着做那道麻雀的下酒菜。在那个缺肉少油的年代,小麻雀身上那丁点肉,也很有吸引力,至少它是一种有肉的地道野味。
店主的厨艺师傅原是位二级厨师,现退休在家,店主去师傅家里请教并多次反复实际操作,最后定型了两种菜肴:一种是用小火烘焙出的香酥雀;一种是用佐料腌制后的卤香雀。由于所用香料特别和制作工艺考究,这两种小菜肴颇受欢迎。
店主对启明说,你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呢!我和师傅是把这只小麻雀当成一只大公鸡来研究制作的,常言道“麻雀虽小,肝胆齐全”,越小的东西要搞成美味,难度越大。你没做过餐饮,不明白这里面的甘难辛苦呢。
启明听了店主的介绍,很受感动: 自己只觉打麻雀好玩,能卖几个零花钱就不错了,没想到果真被这位店主将麻雀加工成了很受欢迎的美味佳肴,心里很敬佩。于是很谦虚地说到,谢谢您这么用心地帮我!店主说,你莫光谢我,我帮你也是帮我自己。
十年前,我师傅做过这两道菜,那时把麻雀当“四害”,社员们都到地里去撵麻雀,敲锣打鼓地吆喝,不准麻雀落树休息,活活累死了大量的麻雀,我师傅就是那时练就了烹调麻雀的手艺,后来吃公社食堂,家里的锅儿被提走了,手艺也丢了,费了好大的劲,我们才弄出来这两样小菜。你也尝尝,看味道如何?
店主拿出两种风味的麻雀请启明品味,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启明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吃着小碟里的下酒菜,启明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见状,店主问启明你每天能送多少麻雀来?启明说,你想要多少?店主心想,这小知青口气不小呢。于是很慎重地告诉启明,这几天我试销了一下,吃过的人都认可。这样就不能断了供应,每天要保证有三、四十只供应,这生意才做得长久,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意就黄了。
启明拍着胸口说,这点量没有问题,我每天半下午给您送来。但店主还是不太放心,就问,你只用弹弓打?启明说,请您放心,我绝不用药、用酒去捕捉。
第二天,第三天的半下午,启明果然都各送了三、四十只麻雀来。并约定一只麻雀一分钱,月底结账。
说也奇怪,经过那些年“除四害”后,麻雀的繁殖能力大为增强,好像自然界有一股专与人们对着干的力量,你要绝灭麻雀,麻雀在渡过灭顶之灾后,偏偏要加倍地繁殖,天空中田野里逐渐飞出了大量麻雀且胃口大开,特别能祸害庄稼。因树木大量减少,麻雀们没有了可栖息的家园,就干脆在包谷地、麦地、稻禾上、豆子地里做窝,反正庄稼长出来了就有吃的。吃起庄稼来也特别地凶狠,连地里的种子,埋在土里的红苕也扒开泥土啄食。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觅食,这种有组织有领导的群团作战方式,也是向人类学习的。有时一块麦地被吃得只剩下光溜溜的麦杆在风中摇曳。人们吓唬麻雀做的稻草人,却成了麻雀吃饱了打盹的休息站,还在上面拉屎撒尿无所畏惧。
更可恶的是,在稻子成熟时,成百上千的麻雀,像漫天撒下了一张大网,笼罩在稻穗上,人们拿着长竹竿去驱赶,它们竞叽叽喳喳地嘲笑人们的无能,公然从这边飞到那边,从东头转移到西头,埋头啄食着美味。它们知道那些挥舞的长竹竿子如真往稻穗上打砸,只会把稻粒打落,却伤不到麻雀们的一片羽毛。
特别是留种的稻田,是社员的心肝宝贝,经“老革命”推荐,大队决定让启明去照看大队留种子的稻田,那是选定在第三生产队的油沙田里的,那种田土质肥厚,结籽饱满。
三队队长还笑着地对启明说,听说你弹弓玩得转,你如果每射杀两只麻雀我另奖励你一个工分。听到这话,启明暗自高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一大清早,他就满满地背了一口袋弹丸。这些弹丸的制作,还是“老革命”出的主意,用白鳝泥就是农村人说的“观音土”搓成后荫干的,小鹅卵石那能捡那么多。观音土的黏性强,凉干后硬实,装弹弓打麻雀非常顺手。 (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