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原句为"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晚年仍请缨出征,面对友人劝阻,他以"老当益壮"明志,展现出不因年迈而减退的豪情壮志。这一典故,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成为激励后人跨越年龄桎梏、永葆进取之心的精神符号。
在当代社会,"老当益壮"被赋予新的内涵。它不再局限于对年长者精神状态的赞美,更成为一种跨越年龄的生命态度——无论身处何种阶段,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积极心态面对挑战。马拉松选手福贾·辛格以102岁高龄完成比赛,打破世界纪录;社区老年舞蹈队坚持排练,在文艺汇演中屡获佳绩……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老当益壮"的现代意义:年龄从不是限制,心态与行动才是决定生命质量的关键。
"老当益壮"蕴含三层深意。其一,突破年龄桎梏。它否定"人到老年必衰退"的刻板印象,强调生命质量与心态的关联性。正如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持续学习与社交活动能激活大脑神经可塑性,延缓认知衰退。其二,践行终身成长理念。老年人通过智能手机课程掌握新技能、参与线上讲座拓宽视野,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智慧体现。其三,担当社会责任。退休教师义务辅导学生、老专家参与企业决策,以经验反哺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当益壮"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个人层面,它提醒我们:年龄不应成为放弃梦想的理由。保持好奇心与行动力,生命才能焕发新生。社会层面,构建"银发人才库"、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既能缓解老龄化压力,又能推动代际共进。深圳某科技公司设立"银发顾问团",邀请退休工程师参与产品评审,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增强了团队稳定性,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将"老当益壮"融入日常生活:重塑心态。企业通过"银发导师制"让年轻员工与资深前辈结对,促进经验传承;个人通过冥想、正念练习缓解年龄焦虑,培养"年龄只是数字"的豁达心态。终身学习。老年大学开设编程、外语等课程,帮助学员适应数字化生活;个人制定"年度学习清单",每季度掌握一项新技能,保持思维活跃。加强代际互动。家庭中开展"故事分享会",晚辈倾听长辈的人生经历,增进理解与尊重;社区组织"跨代共创项目",让老年人与青年合作完成艺术创作,激发创新火花。参与社会服务。退休医生组建"健康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老艺术家参与非遗传承,通过直播教学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老当益壮"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生命哲学。岁月或许会改变容颜,但无法磨灭志向;年龄或许会增添皱纹,但无法黯淡光芒。正如马援跨上战马时那声"男儿当死于边野"的呐喊,今天我们同样可以以"老当益壮"的姿态,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让岁月不减凌云志,晚晴犹映夕阳红。这是对"老当益壮"最动人的现代诠释。(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