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这一成语,源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智慧之光,他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留下“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的箴言,意指汇聚众人的智慧与见解,以达成更为广泛而深远的益处。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溯历史,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面对内忧外患,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于是,他广开言路,鼓励朝臣积极进谏,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有真知灼见,皆可畅所欲言。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蜀汉朝廷内充满了智慧的碰撞与交融,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诸葛亮筹备北伐大计之时,他召集军中谋士与将领,共同商讨战略方针。会上,众人各抒己见,有的主张速战速决,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平定中原;有的则建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万无一失。诸葛亮耐心倾听,细细品味每一份建议,最终集众家之长,制定出了一套既具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北伐计划,为蜀汉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时光荏苒,进入信息爆炸的今天,“集思广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的决策过程,而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或组织的视野和能力往往受到局限。只有通过集思广益,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某科技公司在研发一款新产品时,就深刻体会到了“集思广益”的力量。面对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公司决定召开一次跨部门头脑风暴会议。会上,来自研发、市场、销售、客服等不同部门的员工齐聚一堂,共同为产品的研发出谋划策。研发人员从技术角度提出创新方案,市场人员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产品优化建议,销售人员则分享了客户反馈的市场信息,客服人员则提供了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思维碰撞,最终形成了一套创新且切实可行的产品研发方案。该方案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上市后迅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集思广益”在当下社会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开放、包容、协作的精神体现,鼓励个人和组织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积极寻求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日常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实践“集思广益”呢?首先,可以定期组织头脑风暴会议,邀请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参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其次,建立意见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可以开展跨部门合作项目,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最后,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社交媒体等,方便地收集和整理各方意见,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集思广益”是一种智慧与力量的汇聚。它让我们明白,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道路上,只有携手并进、群策群力,才能开启新的征程;才能汇聚众智、共谋发展,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著有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评论集《再评唐诗三百首》(60万字),诗集《九州风物吟》,散文集《山河绮梦》、《心湖涟语》。发布各种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