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源自《管子·君臣上》的古老智慧。原文“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是故明主之使远迩来者,必兼听而明察之”,道出了广泛听取意见对于明辨是非、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性。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智慧。一次,齐景公询问治国之道,晏婴以调理菜肴为喻,强调需各种调料搭配得当,治理国家亦需广泛听取不同声音,方能明辨是非,使国家强盛。齐景公采纳其言,广开言路,国家因此繁荣。
时光荏苒,进入信息爆炸的今天,“兼听则明”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观点和信息包围。面对海量信息,如何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明智选择,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兼听则明”提醒人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轻易否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而是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开放心态是“兼听则明”的基石。在信息时代,各种观点和信息充斥耳旁,很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只愿意接受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倾听并理解不同的声音,即使这些声音与自己的观点相悖。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增强认知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批判性思维是“兼听则明”的关键。面对海量信息,需要具备区分事实与谣言、真相与偏见的能力。通过“兼听”,可以从不同观点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单一信息源误导。在职场中,项目经理在做出决策前,会广泛听取团队成员、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优解决方案。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决策质量,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兼听则明”在促进社会共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多元社会中,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者往往持有不同观点。通过倾听和尊重不同声音,我们可以寻找共同点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例如,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方式,收集民众的声音,确保政策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民意。这种民主决策过程,正是“兼听则明”智慧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兼听则明”同样具有广泛应用。在职场中,主动倾听同事和下属的意见,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团队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观点,有助于拓宽人脉,增进理解。为了更好地应用“兼听则明”的智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主动倾听,在交流中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打断对方发言;二是多渠道收集信息,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专业论坛等多种渠道,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三是反思与总结,在收集信息后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四是持续学习,保持对新知识、新观点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兼听则明”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通过广泛听取不同声音,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著有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评论集《再评唐诗三百首》(60万字),诗集《九州风物吟》,散文集《山河绮梦》、《心湖涟语》。发布各种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