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新高度,亮出新风采
——写在都市头条《英雄铁道兵》栏目阅读量突破一亿之时
杨庆华
( 一 )
同志,你可知道“一万万”这个字眼,在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人心中是个什么概念吗?如果不知道,我会告诉你。一万万,是都市头条《英雄铁道兵》到今天为止的阅读量,算下来,在2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该栏目平均每天的阅读量9.7万,如此海量数据,是何等骄人的佳绩,又有谁不感到快慰呢?

记得儿时玩一种“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先闭目数数,然后追撵打闹,从1数到10,然后百、千、万……不停地数下去,一直到一万万,遥不可及。真沮丧,真晦气,这天文般的数字,要数到猴年马月呀?
今日今时,《英雄铁道兵》栏目的文章,不是简单地数个数,而是被读者读到了一亿的阅读量,怎能不使人惊奇!
( 二 )
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以下简称文创中心)郑建平主任不负众望,自2018年接棒快乐写作群,率领其志愿者团队,先后开辟新华网客户端《新华铁道兵》、都市头条《英雄铁道兵》栏目,其作品囊括了铁兵、学兵、铁二代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各种朗诵、纪念、庆祝、联欢大会等大型活动的综合报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美文佳作,不胜枚举。她作为认证编辑,约稿、采访、编辑一肩挑,带领大家开展了一场“玩”的活动。这一玩不打紧,眨眼之间,就玩了整整6年,一干人马,执着、坚韧且随性洒脱。我说,“玩”出了新意、“玩”出了高度。她曰,已经“玩”得炉火纯青。更具睿智,更有情怀。
她身上有种独特的“韧劲儿”,像冬日里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阳光,不灼热,不耀眼,却足够温暖人心。
她心上有种独特的“巧劲儿”,像秋日里的累累硕果,展现了爱的包容、理解的珍贵和共同成长的巨大能量。
( 三 )
1. 协力同心,共赴一场心灵之约。

人生苦短,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在铁道兵战友网网站和其公众号受众面相对窄,阅读范围相对少的情况下,郑建平与网站外联一起,毅然选择进军新华网客户端,经过各种严格的考核、考试,入驻影响力超大的国家级官方媒体。从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登载作品2648篇。其中,单篇超过100万读者的有152篇、超过200万读者的有24篇、更有超过400万读者独领风骚。总阅读量超过10亿,拥有粉丝2.83万,荣获“新华网客户端2020年最具影响力创作者”奖。一时之间,火爆热烈,初战告捷,找到了抒发铁兵情怀的直通车,给老兵们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2. 左冲右突,打开一扇灵魂之窗。

生命里有曲折,才会有峰回路转,才会带来快乐。2022年8月,在新华网客户端调整改版之时,致使新华铁道兵,后改成英雄铁道兵栏目,改弦更张,失去阵地。为此,老兵们翘首以盼,我们的新阵地在哪,何日与君相约?郑建平用3个月的时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四处调研,八方打听,反复比较优劣,寻找合适平台,既要适合铁兵、学兵、铁二代的特点,又要满足“兵兵军军”的口味,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她与王林山及其文创中心志愿者团队集体决策,最终选定、运作、进入都市头条,一个颇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综合性自媒体平台,开辟《英雄铁道兵》栏目,从2022年11月至2025年9月9日,登载2320篇作品,平均每篇的阅读量4.3万。其中,338篇阅读量超过6.8万,冲上“热点(热搜)”。除此之外,90%以上的作品冲上“精华”和“红榜”。并有10多篇被网络平台“置顶”。粉丝多达6.47万。如此佳绩,虽不能与国家级官方媒体类比,但铁粉成倍增加,铁道兵特色依然故我,数量、规模依然可观,影响力、辐射力依然如旧。
3. 怀旧寄情,共圆一个追远之梦。
生活里有渴求,才会有追求;血液里有铁兵情结,才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巴马、北京、西安、肇庆、十堰的《不朽的军魂》英雄铁道兵丛书分卷的发布会上,她以书为媒,以情相牵,发扬铁道兵精神,宣传铁道兵文化,组织、编发一系列稿件,常常累得气竭声嘶,几乎说不出话来……在情景歌舞《绣红旗》里,她带着一群舞者,展示出娴熟、准确的表现力,准确到多一点儿你会觉得过了,少一点儿你会觉得不够。这种分寸感极强的把握,印证了表演的高级,还原了青春怀旧的模样,成为文创中心每次大型活动必演的经典保留节目。
4. 青出于蓝,连接一份“胞波”之情。
郑建平总在感叹时光的短暂,总在感触日子过得飞快,总在赞扬铁二代的出类拔萃,也总在寻觅继任者。在过去6年的编辑《英雄铁道兵》栏目稿件的日子里,她夙兴夜寐,不敢懈怠,在繁杂、细腻、严肃、辛苦间忙碌着、转换着,从选题策划到论证敲定,从邀约作者到审阅稿件,从版面设计到精选配乐等一系列流程,均独自一人承担,而这些工作大都是在晚上10时至凌晨1时之间完成,平均每晚编发稿件2至3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对铁二代的传帮带问题。她既潜心问道,探索约稿、组稿与线下活动的规律,把“大玩”视作学术前沿的问道;又立德树人,寻求铁二代线上主持、编辑与接班传承的有效模式,将“小玩”当作沙场练兵的求贤。
5. 唇齿相依,共结一段铁兵之缘。
老兵们常说,文创中心是铁道兵战友网的供稿主渠道,而文创中心同样也是《英雄铁道兵》栏目的供稿主力军,活动主推手。2022年底至今,铁道兵战友网出版了《英雄铁道兵•人物风采卷》等5本书,文创中心志愿者团队功不可没,大部分作者和编辑来自文创中心及其志愿者团队。而每次首发式活动的主创,更是非文创中心莫属。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精心创作,耐心打磨。他们策划、文案、主持、美篇、组织节目、制作视频,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他们无有报酬、无怨无悔,倾注了不可想象的心力。至此,《英雄铁道兵》栏目,也在有意无意间成了文创中心的自留地、后花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6. 松柏并茂,相守年年金秋之节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网上对《英雄铁道兵》栏目的评论留言已达3万多条,随手从读者“写评论”中撷来几片,至少反映出读者与作者之间,纯粹的对话与交融,期待地年年岁岁相守,也算是一曲无声的乐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英雄气,正能量,若论《英雄铁道兵》栏目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群人一苇以航,素履以往,保持初心,追求理想的精神值得关注。“大道通天”如是说。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其实,人的修养高低、学识深浅,自不抱怨、无嗔念始,点赞真情相守、默默付出几十年的铁道兵。“文人雅士”如是说
“成昆山人”感喟:人生像是一场旅行,放下了昨天的荣誉,昨天的痛苦,昨天的成功,放下包袱,让心灵轻装前行。老兵们做到了,老有所值。
“万家灯火”留言: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而已。铁道兵们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发现了许多关于生命本身存在的美丽,人间无不好时节。
《英雄铁道兵》作品,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凡人素笺,一篇篇清新佳作,一段段艰苦历程,一个个动人故事,一首首深情赞歌,每日翘首以盼,争先睹之为快,仿佛远去的铁道兵回来了……“百姓世家”深情赞美。
如今,这群铁兵、学兵、铁二代,大多花甲已过,但仍把精神追求,志存远方,抱朴守拙,自谦内敛,视作生命的回归,既是生活的一种坦然,又是人生的一种睿智。人言追求才可爱,如此这般,自然快意放达也。
( 四 )
人们在职时,通常讲业绩,讲政绩。而随着人生赛道的转换,在文创中心,提倡讲胸怀,讲情怀。即容人与爱人。包容加从容,博爱傍偏爱。郑建平、王林山及其志愿者团队,从烈火中煅来精金美玉的人品,从薄冰上履过掀天揭地的事功,以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的意志品质,襟怀洒落,虚怀若谷的君子之风,终于把《英雄铁道兵》栏目,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 五 )
郑建平英气四溢,她身着铁道兵与铁二代的双重身份,肩负着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主任的重担,有着奔放、自然、纯真的天性,处事张弛有度而不事雕琢,为人内心热诚而行事坦荡,为诗为文充满浪漫,总是出乎意料,却又顺理成章。
在与生俱来的铁兵情怀感召下,靠一个“爱”字,以爱结缘,集合起一支没有血缘的铁兵、学兵、铁二代队伍,显露出一种比血缘之情还要深的情感,是一种大爱;凭着一个“情”字,以情动人,四处网络人才,八方唯才是举,求贤若渴,在心灵的交合中开拓精神疆界,是一种大器。
以“躯体铺就路基,热血浇铸桥梁,军魂化作平行线,来吧!请穿透我的胸膛”为经,为整装待发的集合号;以“每个人都了不起”为纬,为鼓舞士气的冲锋号,将麾下400余将士,凝聚在一起,织成一道绚丽的人生风景线。

郑建平 王林山率领的志愿者团队
王林山高效干练,他作为铁兵网文创中心常务主任,郑建平主任的助手,具有甘居幕后,甘为人梯的赤子情怀,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令人瞩目。他参与组织实施的各种各类活动,把铁道兵的精神世界描绘得有声有色,五彩斑斓,既磨炼心智,又洗涤灵魂。剖析其铁兵历程,打开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感到其豁达开朗的人格魅力与乐观精神,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既能博览全局,又能洞察隐微,三令五申,苦口婆心,笔耕不辍,率先垂范,认真执着,在字里行间影响着、感染着读者……
人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郑建平、王林山如此领航掌舵,有其麾下一众“术业有专攻”的志愿者人才, 铁道兵文创中心何愁不兴!《英雄铁道兵》栏目何愁不火!
( 六 )
著名书法家高宝玉先生即兴题字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昨日正值白露节气,又逢十六,月儿姣好,奔向秋分。江城暑热渐退,夜露微凉,秋景温润如画,柔和斑斓。今朝忽地一阵秋雨飘洒而至,洗涤尘埃,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倏忽之间,秋风起,落叶黄,浅浅秋绪,淡淡缱绻,唤醒内心深处怀旧的渴望,她在过往的生命痕迹里,投入巨大的柔情,似乎在等待一场典则俊雅的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2025年9月9日于汉口

杨庆华 ,1954年10月生 ,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72年12月入伍,铁八师三十九团战士、文书, 1976年3月退伍, 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工作,2014年11月退休。
责编:槛外人 20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