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梦回重庆工业园(上平十一真)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梦里相逢倍觉亲,溪园喜庆很多人。
芭蕉叶律歌声亮,桔树梅亭笑语纯。
一段琴弦辞姣月,三巡曲赋落微尘。
芳香浪漫沙坪坝,画卷风情更出神。
2025.9.9.
《七律·梦回重庆工业园》诗评:一阙浸满温情的故园梦歌
于金奎的《七律·梦回重庆工业园》以“梦回”为引,将对重庆工业园的思念熔铸于工整的七律格律中。全诗以“亲”字定调,通过溪园盛景、声色交融的细节描摹,将梦中重逢的欣喜与对故地的眷恋娓娓道来,既是对工业园风情的诗意定格,亦是一份深沉的故园情怀的真挚流露。
一、意境营造:以“梦”为幕,铺展鲜活故园图景
诗歌开篇“梦里相逢倍觉亲,溪园喜庆很多人”,以“梦里相逢”破题,“倍觉亲”三字直接点出梦中重逢的情感底色,将对工业园的思念转化为具象的“溪园喜庆”场景——“很多人”的热闹,消解了梦境的虚幻,让故地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颔联“芭蕉叶律歌声亮,桔树梅亭笑语纯”以工整对仗勾勒园中景致:“芭蕉叶”“桔树”“梅亭”是工业园的典型意象,“歌声亮”“笑语纯”则以听觉细节注入生机,叶如“律”、笑如“纯”,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相融,既写出园中的生机盎然,又暗含故地生活的淳朴温情,画面感十足。
颈联“一段琴弦辞姣月,三巡曲赋落微尘”将场景从日间的热闹转向夜晚的雅致:“琴弦辞姣月”写月下抚琴的悠然,“三巡曲赋”绘文人雅集的意趣,“落微尘”以细腻笔触写曲赋声轻落尘埃的静谧,动静结合间,既展现工业园生活的多元——既有日间的喜庆热闹,亦有夜晚的诗意雅致,更以“辞姣月”“落微尘”的浪漫笔触,为梦境增添了几分朦胧美感。尾联“芳香浪漫沙坪坝,画卷风情更出神”以“沙坪坝”点明故地核心,“芳香浪漫”总括园中氛围,“画卷风情更出神”则以“画卷”喻景,“出神”二字既赞故地风情如画卷般精妙,亦暗合“梦回”的虚幻与美好,让梦境的余韵悠长。
二、格律与语言:工整中见灵动,质朴里含深情
作为一首七律,诗歌严守格律,对仗工整、韵脚和谐(押“上平十一真”韵,“亲、人、纯、尘、神”韵脚一致),体现出扎实的诗词功底。颔联“芭蕉叶律”对“桔树梅亭”,“歌声亮”对“笑语纯”,名词对名词、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词性相对、意境相合;颈联“一段琴弦”对“三巡曲赋”,“辞姣月”对“落微尘”,数量词、动宾短语的对仗精准,既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又不显呆板。
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无生僻典故与华丽辞藻,却以精准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传递深情。“倍觉亲”“笑语纯”“更出神”等短语,直白却真挚,恰如梦中对故地的纯粹思念;“辞姣月”“落微尘”等表达,则在质朴中透着灵动,让梦境的雅致与浪漫跃然纸上。这种“以质朴写深情,以工整见意趣”的语言风格,既契合七律的体裁特质,又让情感的流露自然而不刻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三、情感主旨:以“梦回”寄情,抒故地眷恋之思
全诗的核心情感是对重庆工业园的深切眷恋。“梦回”是情感的载体——现实中无法常伴故地,便在梦中与之一见,“倍觉亲”的感受,正是平日思念的集中爆发。诗人笔下的工业园,不仅有“芭蕉”“桔树”的自然之美,更有“歌声”“笑语”“琴弦”“曲赋”的人文之趣,这些细节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对故地生活的深情回忆,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场景,都承载着诗人对工业园的热爱与眷恋。
尾联“芳香浪漫沙坪坝,画卷风情更出神”既是对故地风情的赞美,亦是情感的升华——将对工业园的思念,凝练成“画卷风情”般的美好记忆,即便身处宁夏石嘴山,这份对重庆沙坪坝的眷恋,仍能在梦中鲜活呈现。整首诗以“梦”起,以“情”终,将故园之思藏于景致描摹中,含蓄而深沉,让读者可感诗人对故地的拳拳之心。
综上,《七律·梦回重庆工业园》是一首“情景交融、格律工整”的佳作。诗人以“梦回”为线索,用鲜活的意象、工整的对仗,将对重庆工业园的思念化作一幅有声有色的故园画卷,既展现了工业园的独特风情,也传递了深沉的故园情怀,读来如品一杯温茶,暖意与余韵萦绕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