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盘山
蔡枝强
乾隆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乾隆之意,盘山不亚于江南的名山大川。这就是官方广告。所以盘山由于乾隆的推崇,开始兴盛不衰。盘山离北京只90公里。既然盘山这样引人入胜,那么何必舍近求远。因此,就有了乾隆帝曾经的三十二次巡幸。皇上常去的地方,就有了名人效应,不火才怪呢!既然盘山这样火,我也就有了到盘山一游的心思。
今年的8月10日下午,我如愿以偿。当我们参观完燕潮酩酒厂后,大巴车就把我们送到了盘山山腰一家农家乐院内。景区的入口紧挨着这家农家乐。安排好住宿,准备11日景区一开门,我们立马攀爬盘山。
爬山最好的季节应是春天、秋后。夏天,天气太热,也容易赶上雨天。如果赶上下大雨,山洪暴发,那还了得。冬天,山上光秃秃的,游客提不起兴致。今年的8月10/11日,正是夏秋更替交换的季节。也是华北下雨频繁的时期,我们抓了两天后好天气的空隙来爬山,真是恰到好处。
盘山有三盘,八石,五峰之说。下盘以秀水诱人,中盘以怪石惊人,上盘以奇峰迷人。盘山的每一盘都有无穷的魅力。
进门后的第一景便是“三盘暮雨”,俗语说“上盘雨雾下盘晴,中盘薄雾灰蒙蒙”,道出了同时不同景的独特景观。此景并列入“津门十景”、“渔阳八景”。第二景观是“入胜”。“入胜”两个大字是清末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荣禄所书。寓意,引人入胜、渐入佳境。我们逆“哗啦啦”的溪水而上。水是生命之源。水的欢快流淌给山带来了灵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有的游客撩着水嬉笑着,有的忙于拍照潺潺流水和热闹的场景。盘山也叫“四正山”,此处便是进山的路径,也叫“四正门径”。陈兴亚、许以栗、王忠荫在此题有三处摩崖字。“鸣驹入谷”出自《北山移文》,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哗哗”的流水声在山谷回荡,好像奔腾的万马嘶鸣着冲入山谷而得其名。而美景“石径流泉”,就是另一种意境。人在经上走,水在石上流,苍翠绕山路,石阶通山头。诗情画意诱人眼眸,韵味无穷。而“漱峡”瀑布更是令人震撼的,它飞流直下,像道银链挂在山崖上。因夏秋季节,飞流泉涌,涧水飞泻,洗漱峡谷,而得名。看到瀑布,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水到绝处是飞瀑,人到绝处是便重生”。是的,水到了悬崖绝壁,毫不犹豫,飞身直下,瞬间就会留下唯美的风景。人遇到难事、走到绝处,会绝处逢生,会柳暗花明。启示人们凡事要向远处看,要勇敢面对。往前走是“大石桥迎客松”,大石桥又称“横桥”、“仙人桥”。造型拙朴,桥头迎客松前倾似迎客,桥与松彰显盘山“雄秀之粹”景象。石桥前的四颗圆通巨石刻有乾隆三首题诗,展现乾隆对盘山的青睐。过了石桥,便是“滚雪”美景。“轰轰隆隆”的水声伴着巨大的水流从上方滚下。色白像雪团滚落,得名“滚雪”。“云楼梨影”是下盘最后的一道水景。“云楼”指卧云,“梨”指古戏,“影”指荷花池。雾霭拂窗,池映戏台,故得名。清乾隆帝曾在此看过戏,留下人文遗迹。
往前是“御路”,御路是清乾隆帝巡幸盘山专修的道路。经山门、天成寺至万松寺,山色独居,风光迥异,是集盘山景观之大成之途径。天成寺又名“天成福善寺”,亦称“天成法界”,始建于唐,辽、明、清有扩建和修缮。历代帝王多有巡幸。清乾隆帝最多,并提额“天成寺”、“清静妙音”、“法山一览”等。相传清乾隆帝替身僧云海法师在此剃度出家。天成寺建有三座大殿和一座舍利塔,矗立一通乾隆七年御制汉白玉碑。虽时过境迁,但仍记录着乾隆帝对盘山的器重。我曾游览过祖国许多著名景点,见到大多数寺院里的僧人是和尚,而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僧,而是尼。这个尼姑大约五十岁左右,一身僧衣,端庄大方,面无表情,但有仙风道骨之感。使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穿过天成寺便是盘山中盘“奇石”了。盘山罗汉园几乎贯穿中盘。进了罗汉园的路开始陡峭起来,越往上越难走。大多数游客止步于此。我们五十多人的队伍,只有七八个人坚持。我发现,坚持上山的人以上岁数的、妇女、学生居多。我的同乡来了十一人,就有四个人要登山顶,在这个团队中相当不错了。我想,即来登山,就要登上山顶。要不就失去了登山的意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看到险峰上的无限风光。
我窃以为,罗汉园一定在山腰的一片平整的山地上,当我爬到一片平整的地段,发现平整的地方很小,只容纳了三座罗汉塑像。这时我才明白,十八罗汉要陪伴我们走完第二景中盘了。中盘,山路崎岖,山势陡峭。围着山路是无数的石头。石头有大有小。有的石头大如牛,小似斗,有的瘦骨嶙峋,有的圆润光滑。石头奇形怪状长像啥样都有。最著名的石头要数悬空石、摇动石、晾甲石、天井石、夹木石、将军石、蛤蟆石和蟒石八大奇石了。由于罗汉像群和石头群布满了盘山罗汉园的山路周围,远远望去,让人分不清哪是石头,那是罗汉。我恍惚感觉到,那些石头就是罗汉,那些罗汉也是石头。罗汉和石头相互交融,整个盘山就有了禅的意味,盘山成了修行的道场。怪不得人们称盘山为“东五台山”。我猛一抬头,便看到在石壁上刻有中国佛教主席赵朴初先生书写的“东五台山”几个大字。我感觉到题字还真是恰如其分。到罗汉园末,也就到了前山山顶了。在这里刻有欧阳中石先生的几个大字“石趣无终”。我正欣赏这几个大字,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旅游团队通知,山上的索道正在检修,下山不能乘坐缆车。要求正在爬山的团队成员马上返回,否则,耽误团队回家的路程。盘山上盘第三景五峰的美景没有看到,带着遗憾,无奈只能下山了。
登盘山感悟有三:一,水可多姿多彩,可欢快直流,一泻千里。可绕石而流,柔中带刚。可飞身直下,化作瀑布。人不也应如此吗;二,即登山,就要敢于、善于登高峰,只有站的高,格局才大。三,把遗憾留给下一次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