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总是破格而出
文/鲁振忠
月光漫过“床前明月光”的案头,也照亮“朱门酒肉臭”的街头,却有人断言:直白字句不配叩响律体门扉。可王之涣“更上一层楼”的劝勉,字字合着五言绝句的平仄,将寻常景致淬成千古豪情;王昌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在七绝韵律里铿锵回响,哪有半分晦涩?
他们抬出“温柔敦厚”作盾牌,视通俗为律体原罪,仿佛少了冷僻典故,便撑不起“雅正”门面。然杜甫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话本般浅白的语言,在五言绝句里种出满园春光;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壮语,于七律对仗间奔腾,从未借“掉书袋”矫饰分毫。
更有人将通俗入律比作“天鹅湖改广场舞”,却忘了律体本就从民间语言中生长。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道别,藏在七绝韵律里,成了送别诗的巅峰;白居易“新燕啄春泥”的写生,在七律平仄间鲜活,从未因通俗失却诗味。律体的生命力,从非小圈子的“文字暗号”,而是让大众读懂的真情,让情感落地的温度。
翻开唐诗长卷,杜甫亦有破格诗句,多数作品本就不是严丝合缝的格律标本。偏有人将格律化作“文化滤镜”,滤去大众以凸显“与众不同”;把“看不懂”当作“高级感”,用冷僻典故遮掩情感贫瘠。他们口中的“雅正”,早成“伪高雅”的遮羞布;标榜的“格律”,也沦为扼杀诗词生机的枷锁。
诗之“高”,不在平仄苛求,而在“更上一层楼”的意境;诗之“雅”,不在生僻堆砌,而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志慨。白居易的诗能让闾巷老妪听懂,却比故作高深的文字更显高雅;“锄禾日当午”的直白,远胜无数雕琢辞章,得以流传千古。
格律本是人为规范,非不可逾越的天条;音韵学的深邃,也不是谈格律者唬人的工具。今人写格律诗,若只追摹唐诗平仄,不过是造无魂“假古董”;若以格律作屠刀,斩断新生爱好者的热情,便是亲手为诗词掘墓。
真正的诗,当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在——底子是真挚情感、高远立意,皮毛是通俗语言、鲜活意象。让格律为真情服务,让语言与大众共鸣,这样的诗,无论直白或含蓄,皆能穿过岁月打动人心。毕竟,被记住、被流传的,从不是严丝合缝的格律,而是字句里藏着的温度与力量。
作者简介:
鲁振中,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镇人。工作经历:务农、教学、经商。笔名:佚名、轶事。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在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因生活所迫搁笔二十余年。2016年至2018年,任中国散文网编辑!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