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珍爱那一汪澄净的心湖
作者 梁晓纯(澳洲悉尼)
我家附近有一大片植物保护区,在繁密茂盛的植物丛中,有一条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延绵曲折的小河。河的宽阔处俨然就像是一个湖了,清波之上,有白鹅,野鸭,和好几种叫不上名字的水鸟游弋。
人说智者爱水,仁者爱山。这静谧的湖面,确有启迪心智的功效。每每到了被纷杂的生活、喧嚣的市侩窒息得透不过气时,便自然而然地随着脚步走进了丛林,驻足如镜的小湖边,曾经见过的、前人描写过的湖景,也就随之浮现在脑海,沉醉其中。
小时候,院墙外的一对小湖中间有一条土道,那是我上学时的必经之路。那湖是有生命的,一年四季中变换着装束,春天时最美,碧波像丰满透明的肌肤随风蠕动,水面上不时有鱼儿跃出;夏日的湖水烘托着炎炎烈日,荡出缓慢而凝重的波纹;秋季的湖面则清澈可鉴,里面装着摇曳的水草和淡淡的浮云;冬天里,湖也关闭了心扉,用厚厚的冰层将自己收藏起来进入冬眠。
我还在家乡天津的水上公园的湖里游过泳。城市中的公园,有着平日难得一见的湖光树影、廊桥庭院,到了这里就如同回归了自然,我和小伙伴们从船上纵身跳入水中,惊得鱼儿们箭也似地散将开去,却不走远,轻颤着尾鳍停在那里观望。
(天津水上公园)
我还在北京颐和园的湖中荡过舟。那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和几个分配在京津地区的同学们聚会,我们来到如珍贵文物般的颐和园,在广阔的湖面上摇着桨,呼吸着千年文化的积淀,憧憬未来。
我还在杭州西子湖畔踏上过苏堤,沉浸于如画的江南美景,欣赏那小桥流水,杨柳青枝。多少佳人才子的故事,依然随着湖上的波光流传演绎。
后来我到了南半球的新西兰,奥克兰的普普克湖一望见底,劲风吹过,悬浮于碧波之上的黑天鹅那优雅的颈项,和那与生俱来的骄傲而天真的神态,看上去甚至让人生出几分妒意。
然而,第一次使我真正爱上湖泊渊潭的,是读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寥寥二百多字,活现了一处人迹罕至望不到源头的水潭美景,幽僻之处,却见“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何等纤尘不染的化境呵。回想我过去见过的湖,毕竟都还留有人世间的痕迹,皆不若小石潭这般的摄人心魄。
(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
后来又读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整部书都是围绕那湖展开的,其中有多处美仑美奂的景色,如:
“…… 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
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让我陶醉。我喜欢那湖水,更喜欢它洁净无瑕的纯粹;我爱那水鸟,更爱它们落在湖里的倒影;我羡那鱼儿,更羡它们从容散去时的彼此相忘。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汪湖水,渴望着清明澄澈、远离浊世,那是一种近乎宗教的情怀。 历代文人咏湖,抒发的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心中的向往。
都说老庄的语言冷静智慧但没有温度,其实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到了极致的。在他们眼里,宇宙天地本来浑然就是一个大的生命体,在这个大的生命体之上又有着无数互为依托且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生命体,人便是其中的一员。如此地将山川峰壑、江河湖海统统看作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若是没有一种对天地万物一视同仁的博大慈悲的胸怀,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了这样的大慈悲,方可真正心如止水,坐看云卷云舒,使生命中的任何波折都能实现无缝对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变得越发的“聪明”和自以为是,如今,我儿时上学经过的那两个湖早已被填平盖起了供人居住的楼房。没有被填平的也已很难再见如小石潭和瓦尔登湖那般纯净的清流了。前些天,有朋友到美国时专门慕名去了梭罗居住过的小木屋,那里除了剩下几根残缺的木桩外,再也找不到书中描述的痕迹,瓦尔登湖,则早已变成一个毫无出色之处可言的普普通通的湖了。在网上读到过一篇文章,题为:《人类污染超标,波士顿周边世外桃源瓦尔登湖,正一步步走向崩坏》。
拥有人类的地球这个生命体,已经生了病。
湖水尚且如此,何况人心。这世上的精神领域已经被排放太多的污染物,且乏人治理。在这当下的人间,哪里还能寻到如当年那湖水般清澈可鉴的心呢。
天人本合一,人的心灵通着宇宙。心澄清了,湖水也便澄清了,整个地球也便澄清了。
2025年9月9日

作者简介:
梁晓纯:笔名梁风如故。生于天津。走过了不少地方,换过了几个专业,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喜欢清新典雅、寓情于景、富有哲理的创作风格。
现为悉尼雨轩诗社社长,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作品散见于澳华文学网、中国散文网、澳洲新报《新文苑》、北美《中国日报》《世界华人周刊》、北美《世界华文文学》丛刊、《欧华文学选刊》、《华文月刊》、澳洲网等。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