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子蒙尘马首东
李花源中不知岁月。
山谷四季如春,李花常开不败。村民们自给自足,与世隔绝,仿佛乱世中的一方净土。永乐公主在此安顿下来,化名李瑛,与村中女子一同采药织布,学习医术农事。
李淳风则在村中长老协助下,潜心研究推背图与甘石星经的奥秘。两经合璧后,显现出更多前所未见的谶语星图,预示着一场波及天下的大乱。
赵云深负责护卫之责,每日操练村中青年,组建了一支精悍的护卫队。他与公主情愫日深,却因身份悬殊,始终将这份感情深藏心底。
楚狂客自那夜断后便音讯全无。村中时常收到外界消息,说有个独臂剑客大闹沙陀军营,重伤李存勖后飘然离去,如今正被各方势力追捕。
转眼半年过去。初秋清晨,公主正在溪边浣衣,忽听谷口传来急促哨声——这是有外人接近的警报。
赵云深立即带人赶往谷口。透过奇门遁甲的迷雾,可见一队伤痕累累的官兵正在山道上艰难行进,护着一辆马车。车帘掀开处,露出一张苍白而熟悉的面容。
“是太子殿下!”赵云深失声惊呼。
公主闻讯赶来,果然看见车中正是她以为早已遇害的皇兄李裕。兄妹劫后重逢,抱头痛哭。
原来长安城破当日,太子被忠心侍卫救出,一路东逃。朱温篡位后大肆搜捕皇室成员,他们辗转半年,损失惨重,最近才听说这一带有李唐旧部活动的消息,特地前来投奔。
太子重伤在身,经村中医者诊治,情况稍稳。夜半时分,他召集公主、李淳风等人,讲述了一路见闻。
“朱温篡位后倒行逆施,百姓怨声载道。”太子气息微弱,“但他兵力强盛,各地藩镇虽表面讨逆,实则各怀鬼胎。李存勖更是...”他剧烈咳嗽起来,“更是打着扶保皇室的旗号,大肆扩张势力...”
李淳风颔首:“老臣早有所料。推背图谶云'破贼还为贼',正是预示此事。”
太子握住公主的手:“皇妹,我伤势沉重,恐不久于人世。李氏血脉只剩你我二人,若我有不测,你要担起复兴重任...”说着取出传国玉玺,“这是父皇殉国前交予我的,现在托付给你了。”
公主泪如雨下:“皇兄定会康复的!”
然而太子伤势过重,三日后溘然长逝。临终前,他留下遗诏,传位于永乐公主,嘱她光复李唐。
公主悲痛欲绝,在村民劝慰下才稍振作。李淳风主持简单仪式,奉公主为帝,因在流亡中,暂称“监国”,以待光复京师。
消息很快传出。各地忠唐势力纷纷派人前来联络,小山谷渐渐成为反朱复唐的秘密中心。
一日,探子带来惊人消息:朱温得知太子东逃踪迹,派大军前来围剿,已至百里之外!
谷中顿时紧张起来。虽然奇门遁甲可护山谷,但若大军长期围困,谷中粮草终将不济。
更糟糕的是,李存勖也得知公主在此,派使者前来“恭请”监国移驾沙陀军营“以便保护”。
“这是要软禁殿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赵云深怒道。
公主镇定自若:“回复李将军,本宫在此甚好,不劳费心。倒是朱温大军当前,若他真忠心唐室,当速来迎击敌军。”
使者悻悻而去。李淳风忧虑道:“如此拒绝,恐李存勖怀恨在心。”
果然,几天后探子回报:沙陀军已拔营离去,显然是故意放任朱温军来攻。
谷中召开紧急会议。面对数万大军,小小山谷难以坚守。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一个熟悉的笑声从谷外传来:“哈哈哈!小丫头当皇帝了也不请老子喝酒!”
楚狂客拎着红葫芦摇摇晃晃走进来,浑身尘土却目光炯炯。
“楚前辈!”公主惊喜交加,“您没事真是太好了!”
楚狂客灌了口酒:“老子命硬得很!听说你们有麻烦了?”他听完情况,咧嘴一笑,“简单!打不过就跑嘛!老子知道一条密道,可通潼关之外。”
李淳风沉吟:“向东确是生机。谶云'天子蒙尘马首东',正应东行之兆。”
计划既定,村民连夜准备。精锐护卫护送公主等人,老弱妇孺则分散隐居。
临行前,长老将一袋李花种子交给公主:“殿下,李花飞处即故乡。愿您将此花种遍天下,让世人不忘李唐。”
黎明时分,楚狂客开启秘道。众人悄然离谷,向东行进。
秘道出口是一片茂密山林。刚出洞口,就听见远处传来大军行进的声音——朱温军已经开始搜山了!
“快走!”楚狂客催促,“往东三十里有处废观,可暂避一时。”
众人疾行一天,入夜时分果然见到山腰有座破旧道观。观中蛛网密布,却还算完整。
疲惫的众人刚安顿下来,忽听观外传来马蹄声。赵云深悄悄窥视,顿时变色:“是玄冥子的徒众!”
只见十几个黑袍人正在观外下马,为首者手持罗盘:“师尊推算无误,玉玺气息就在此处!”
原来玄冥子伤愈后,通过推演玉玺气息追踪而来。
楚狂客冷笑:“阴魂不散的牛鼻子!你们带小丫头先走,老子陪他们玩玩!”
李淳风却拦住他:“且慢!硬拼不是办法。”他仔细观察那些黑袍人,“看他们步法呼吸,似是湘西尸巫一派,擅长驱尸御鬼。我有一计...”
老太史令让众人藏在神像后,自己则取出推背图,以血为引,布下幻阵。
黑袍人冲进观中,突然眼前景象大变:道观变成阴森墓穴,无数鬼手从地底伸出抓来!
“幻术?”为首者冷笑,“雕虫小技!”他摇动摄魂铃,鬼影顿时消散。
然而就这片刻耽搁,李淳风已带众人从后门溜出。黑袍人发觉上当,急忙追出。
山道上展开一场追逐。护卫们且战且退,伤亡渐增。
危急时刻,前方忽然出现一队骑兵,打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旗号!
“殿下勿忧!李茂贞救驾来迟!”为首将领高喊,率军冲散黑袍人。
公主惊喜:“李节度使如何得知我等在此?”
将领下马行礼:“楚大侠早已传信主公。主公特派末将来迎驾凤翔!”
楚狂客挑眉:“老子可没传过信!”但局势危急,只好暂且相信。
有了凤翔军护卫,行程顺利许多。数日后,众人抵达凤翔府。
节度使李茂贞亲自出迎,礼数周到,将公主奉为上宾。府中张灯结彩,宛如节日。
然而李淳风暗中提醒公主:“李茂贞虽表面恭敬,然观其言行,恐非纯臣。殿下需多加小心。”
果然,宴席间李茂贞试探道:“如今朱温篡逆,天下无主。殿下既承大统,当早日正位,以安民心。凤翔虽小,愿为行在,奉殿下为主。”
公主婉拒:“本宫年轻德薄,且国仇未报,岂敢正位?待光复京师,迎回宗庙,再议不迟。”
李茂贞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仍笑道:“殿下过谦了。”随即话题一转,“臣闻传国玉玺在殿下手中,不知可否让臣一睹圣物风采?”
公主与李淳风交换眼神,推脱道:“玉玺乃国之重器,不便轻示。节度使忠心可嘉,他日必得亲睹。”
宴席不欢而散。当夜,楚狂客潜入李茂贞书房,果然发现他与心腹密谋,欲软禁公主,夺取玉玺,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妈的!又一个奸臣!”楚狂客骂咧咧地回报。
众人决定连夜出走。赵云深买通守门士卒,众人趁夜色溜出凤翔城。
然而刚出城不久,身后火把大亮——李茂贞发觉追来了!
“往东走!”楚狂客指着前方大河,“老子在河边备了船!”
众人奔至河边,果见一艘渔船。刚上船,追兵已至岸边。
“放箭!”李茂贞怒吼。
箭如雨下。赵云深挥剑格挡,护在公主身前。突然一支冷箭射向公主,赵云深不及回防,竟以身相挡!
“云深!”公主惊呼。箭矢正中赵云深胸口,他踉跄倒地。
楚狂客急忙撑船离岸。李淳风为赵云深止血,面色凝重:“箭上有毒!”
赵云深面色发黑,气息微弱。公主握着他的手泪如雨下:“坚持住!到了安全地方就能医治!”
楚狂客全力撑船,顺流而下。追兵沿河追赶,箭矢不断。
危急时刻,上游忽然出现数艘战船,打着“河东李”旗号——竟是李克用的部队!
“前方何人?竟敢在河东地界动武!”战船上将领喝道。
李茂贞追兵见势不妙,慌忙撤退。
河东战船靠近,一个年轻将领惊讶道:“可是永乐公主殿下?末将李存瑁,奉父帅之命特来迎驾!”
公主惊疑不定:“李存瑁?李克用将军如何得知本宫在此?”
李存瑁道:“楚大侠传信父帅,说殿下有难,特派末将来救。”
楚狂客再次否认:“老子没传信!”
李淳风低声道:“看来有高人暗中相助。且随他们去,见机行事。”
众人随李存瑁来到河东军营。李克用亲自出迎,态度恭敬远超李茂贞。
“殿下受惊了!臣已备好行宫,请殿下安歇。”李克用道,“太医即刻为赵将军诊治。”
赵云深被抬去医治。公主稍安心,但仍保持警惕。
李克用安排周到,不仅提供舒适住所,还派女兵伺候。表面上一切恭敬,但公主察觉到处处有人监视。
李淳风暗中调查,发现李克用确实与李存勖不同,对唐室尚有忠心,但同样野心勃勃,想借公主名义扩大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太医说赵云深所中之毒奇特,需特定解药,而此药只有长安玄冥观才有。
“这是阴谋!”楚狂客怒道,“定是玄冥子那妖道搞的鬼!逼我们去长安!”
公主坚定道:“即便如此,我也要去救云深!”
李淳风叹息:“殿下三思!长安如今是朱温老巢,危险重重!”
正当此时,李克用求见:“殿下,臣刚得消息:朱温得知殿下在河东,已派大军前来讨要。为殿下安全计,臣建议移驾太原。”
公主心中明镜似的:这又是“挟天子”的把戏。她表面应允,暗中与李淳风、楚狂计划脱身。
当夜,楚狂客制造骚乱引开守卫,李淳风以幻术迷惑监视者。公主扮作村妇,带着重伤的赵云深,混在运粮车中溜出军营。
根据太医暗示,解药在长安玄冥观。众人只好冒险西行,前往龙潭虎穴。
一路上,他们见闻了朱温暴政下的民生疾苦:田地荒芜,村落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公主暗下决心,定要光复李唐,救民水火。
历经艰险,终于来到长安城外。只见城墙高耸,守卫森严。
楚狂客打量城墙:“老子知道一条密道,可通城内。”他瞥了眼昏迷的赵云深,“但带个伤员太难了。”
公主毅然道:“你们带云深在城外等候,我独自进城求药。”
李淳风大惊:“万万不可!殿下万金之躯,岂可涉险!”
“我是最好的选择。”公主冷静道,“谁也不会想到大唐公主敢独闯长安。且我熟悉宫中密道,得手后容易脱身。”
不顾劝阻,公主换上民女服饰,将玉玺贴身藏好,毅然走向长安城。
通过楚狂客指示的密道,公主潜入城中。长安已不复往日繁华,街道冷清,行人面带忧色。
根据线索,玄冥观在皇城东南角。公主借助对皇宫的熟悉,穿街走巷,避开巡逻。
临近玄冥观,忽见一队官兵押着几个孩童进入观中。公主想起玄冥子用童男童女修炼的邪法,义愤填膺,决定顺便探查。
她潜入观中,只见大殿中央有个巨大丹炉,炉火正旺。玄冥子正在做法,那几个孩童被绑在柱子上哭泣。
“时辰将至,待贫道炼成仙丹,必能功力大增,一统天下!”玄冥子狞笑。
公主心急如焚,但首要任务是找解药。她悄悄溜进偏殿,寻找药房。
终于在一个橱柜中找到解药,还发现了一本记载玄冥子罪证的账册。公主将之一并带走。
返回大殿时,玄冥子已举起屠刀走向孩童。公主不及多想,抓起香炉砸向丹炉!
“轰”的一声,丹炉爆炸,大殿震动。玄冥子被震飞,孩童们吓得尖叫。
公主趁机割断绳索:“快跑!” 孩子们一哄而散。
玄冥子挣扎起身,看清公主面容,又惊又喜:“原来是你!真是自投罗网!”他施展邪术,黑气扑向公主。
公主急忙抛出李淳风给的符咒,暂时挡住黑气,转身就逃。
玄冥子紧追不舍。公主熟悉宫中路径,七拐八绕,将玄冥子引入一处废弃宫殿。
“你逃不掉的!”玄冥子催动咒语,殿门突然关闭。
公主镇定道:“妖道,你的罪行已被我记录在册!天下人很快就会知道你的真面目!”
玄冥子狂笑:“死人不会说话!”他祭出百魂幡,万千怨魂再现。
危急时刻,公主怀中的玉玺突然发出金光——与推背图产生共鸣!金光过处,怨魂消散,玄冥子遭反噬吐血。
公主趁机从密道脱身。玄冥子怒吼:“启动大阵!绝不能让她逃走!”
整个长安城突然警报大作,官兵四处搜捕。公主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接近城墙,却发现所有出口都已封锁。
追兵越来越近。绝望之际,一个老太监突然拉住她:“殿下随奴婢来!”
公主认出这是旧日宫中太监总管王公公,只好相信他。
王公公带她来到一处偏僻宫院,打开枯井中的密道:“此道直通城外。快走吧,殿下!留着有用之身,光复大唐!”
公主感激不尽,潜入密道。身后传来王公公的惨叫——显然追兵已至。
公主含泪前行,终于走出密道,回到城外会合点。
楚狂客和李淳风见她平安归来,大喜过望。立即用解药救治赵云深。
不久,赵云深剧毒渐解,悠悠醒转。见公主安然无恙,欣慰一笑:“殿下没事就好...”
众人正在庆幸,忽然四周火把大亮!朱温亲率大军包围了他们!
“永乐公主,恭候多时了!”朱温冷笑,“玄冥真人早算到你会从此密道出城!”
原来玄冥子故意放公主逃走,实则暗中跟踪,一举擒获所有人。
楚狂客拔剑欲战,但大军围困,寡不敌众。众人相继被擒,押回长安天牢。
阴暗牢房中,公主与众人相顾无言。李淳风叹息:“老臣无能,让殿下陷入如此绝境。”
忽然,牢门打开,玄冥子走进来:“公主殿下,若你交出玉玺和推背图,或可免于一死。”
公主冷笑:“休想!” 玄冥子也不强迫:“无妨,明日午时,你们将在市曹问斩。朱帅已布告天下,看还有谁敢反抗大梁!”
众人心沉谷底。楚狂客却突然大笑:“好!老子正想看看,明天到底是谁的人头落地!”
夜深人静时,楚狂客悄悄对公主说:“小丫头,老子有办法脱身,但需要你配合...”他低声说出计划。
次日午时,刑场人山人海。朱温亲自监斩,玄冥子伴其左右。
公主等人被押上刑场。朱温得意道:“逆唐余孽,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
就在刀斧手举刀之际,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日食发生了!
百姓哗然,官兵慌乱。楚狂客趁机挣脱枷锁,夺刀杀向朱温!
玄冥子急忙护驾,与楚狂客战在一起。刑场大乱。
混乱中,一队蒙面人突然杀出,救下公主等人。为首者揭开面纱,竟是李存瑁!
“殿下快走!我奉父帅之命特来救驾!” 原来李克用虽野心勃勃,但更不愿朱温得到玉玺和推背图。
众人杀出重围,抢了马匹向东狂奔。朱温派大军紧追不舍。
奔至黄河边,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众人陷入绝境。
忽然,一艘大船顺流而下,船头立着个蒙面女子:“快上船!”
众人不及多想,跃上大船。船立即驶向对岸。
追兵至岸边,箭矢如雨。蒙面女子指挥水手还击,船顺利抵达对岸。
安全后,蒙面女子揭开面纱——竟是当年太平公主的侍女,如今已成为河东一带水贼首领!
“奉故主之命,暗中保护殿下多年。”女子笑道,“楚狂客那厮没告诉您吗?他可是我师兄。”
楚狂客挠头:“这个...忘了说了。”
公主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暗中相助的高人就是他们!
女子道:“此地不宜久留。朱温必派人过河追捕。我知道一处安全所在,可暂避风头。”
她带众人来到一处隐蔽山庄。庄中设施齐全,易守难攻。
安顿下来后,公主站在庄前眺望。东方烟尘滚滚,显然追兵已过黄河。
李淳风走来:“殿下,我们虽暂时安全,但朱温不会罢休。接下来有何打算?”
公主目光坚定:“经此种种,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逃避不是办法,唯有正面抗争,才能光复李唐,救民水火!”
她转身面对众人:“我决定以东都为基地,召集天下忠义之士,正式讨伐朱温!”
楚狂客哈哈大笑:“好!这才像太平公主的孙女!老子陪你玩到底!”
李淳风颔首:“谶云'天子蒙尘马首东',殿下东行至此,正是应谶而起之时。”
赵云深跪地:“末将誓死相随!”
公主扶起他,望向东方:“那就让我们开始吧!这'破贼还为贼'的乱世,该结束了!”
庄外,李花纷飞,如雪如絮。
而远方的长安城中,朱温正大发雷霆,誓要擒获“伪唐余孽”。玄冥子则暗中冷笑,自有算计。
乱世棋局,各方势力再度涌动。
(第三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