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与现实的枷锁
作者/刘培廷
第七章
亚当与夏娃因受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从此懂得了羞耻,也带来了罪孽。因此,人类自诞生之初,便背负着罪责,需以苦难来赎罪。这便是《圣经》所讲的“原罪”。
从我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天起,我便从“预备社员”转为人民公社的正式社员。工分待遇也从半劳力水平提升为整劳力,正式成为青壮年劳动力。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艰苦锻炼,我逐渐掌握了割、锄、刨、挖、耕、种、拉、打等多种农活,并且做得不差。无论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扒沟、扒河、修建电灌站,还是木匠、铁匠、泥水匠等手艺活,我也都一一尝试过。作为生产队的主力青壮劳力,我承担过许多艰苦的工作:比如一天收割一亩最难割的麦子;一天两趟上山,用平板车拉一千多公斤石头,来回奔波百余里;每年冬天扒大河时赤脚踏着冰碴下塘挖泥——这些考验毅力与体力的劳动,我都一一坚持了下来,并且能够“胜任”。
再苦再累并不可怕,年轻人总有使不完的力气。最让人迷茫的,是看不见希望。辛辛苦苦干一年,却连口粮都挣不够。锅里常年不见油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勉强吃上一顿肉。就连换洗的单衣,也凑不出一套。曾经在学校中满怀热血所追求的理想与信念,在现实面前,渐渐瓦解。
更难的是我的家庭。一家五口,睡觉、做饭、存放山芋干,全都挤在大约五平米的茅草屋里。两个妹妹也渐渐长大,每天晚上安排住宿都成难题。算来算去,我似乎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人。没办法,只好东一家西一家地找同龄伙伴凑合过夜。
那时没有读书的机会,农村孩子想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当兵。1968至1970年,我三次报名参军,却或因体检未过,或因外公的那一点历史问题通过不了政审,最终都被挡在了军营之外。
农村的年轻人结婚早。渐渐地,身边伙伴这个成家、那个娶亲,晚上不能再随意借宿了。也不知从何时起,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大龄男青年”。
在那段时间,身边还有一位年纪稍长、相貌普通、婚姻无望,也缺乏家庭温暖的伙伴,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幸选择了自尽。一时间,沉重的气氛笼罩了整个乡间……
眼看一批批年轻人光荣参军、高高兴兴走进解放军大学校,看见一个个同龄人娶妻成家,又目睹曾经一起劳动的伙伴绝望离世——那一刻,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我常常独自一人找僻静的地方呆坐出神……
我在家里像是多余的人,在社会上,又何尝不是?我感到无比孤独、无比难过。不禁想起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是不是也都参军了、成家了?我好想回到教室里,永远不要长大……
(待续)
2018年3月作,2025年9月2日修改

☆作者简介:
刘培廷: 档案记载生于1951年(实为1950年生),中共党员。原六安市农委所属植保站高级农艺师,于2011年退休,现居合肥。
1975年,毕业于六安农校植保专业,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79至1980年,赴安徽农业大学专业进修,潜心深造。1986年2月,调入六安地区植保站,直至2011年10月荣休。
自1991年起,心怀不止步的信念,业余攻读法律——先取得电大毕业证书,又参加法学本科自学考试,并于全国律师资格证考试中奋力一搏,虽以三分之差未能圆梦,却未曾辜负奔赴理想的年年岁岁。
退休之后,为遣兴抒怀、活跃思维、偶尔提笔写些散淡文字,不拘工拙,惟愿自娱,亦以暖余生。
☆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