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居正
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中,一种幽灵般的指令悄然渗透社会肌理:“一切向钱看”。它如暗流般涌动,既承袭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冷酷计算,又披着美西方“丛林法则”与“零和游戏”的理论外衣,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碾碎于逐利的车轮之下。社会道德的天平倾斜,价值坐标紊乱,我们的道德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灯塔的黑暗海域。
“一切向钱看”绝非单纯的经济理性,而是一套被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生活方案。它巧妙地将人的价值简单粗暴地简化为价格,将社会关系简化为交易、交兑,将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压缩为账户数字的增减。一位教授口出狂言:到了40岁没有挣到5000万元,就不算我的学生。事实上,挣了5000万元又算什么?又能怎么样?一定能守得住吗?他与胡雪岩、盛宣怀相比如何?与当代的许家印、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贪官,以及无数破产商人、企业主、炒房炒股者相比又如何?当然,这里并不是不主张挣钱,而是主张取财有道、用财有功、守财有度,散财存德、传承家族、永立不败!更加主张要深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及“富贵无常、生命无常、万法无常”的道理。尤其是培养子孙后代融入血液之中“因果信念”与“悲悯情怀”!
在美西方“丛林法则”的加持下,弱肉强食被美化为自然法则;在“零和游戏”的催眠中,剥夺他人利益被视为成功的终南捷径。于是,“取之有道”的堤坝溃决,自私自利与精致利己如洪水般肆虐——从学术殿堂的知识贩卖到市井街巷的坑蒙拐骗,从资本市场的巧取豪夺到底层民众的相互倾轧,道德底线节节败退。那些榨取民脂民膏者反而被冠以“成功者”的桂冠,社会的良知在金币的铿锵声中渐趋沉默。
这股浊流尤其残忍地冲刷着社会的价值根基。曾几何时,“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讽刺,不仅映射了分配机制的扭曲,更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贫瘠。当孩子们脱口而出“长大要当歌手、明星”,而非科学家、教师或工匠时,我们所见的不仅是职业选择的偏移,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坍塌:对即时名利的追逐取代了对持久意义的追寻,浮华易逝的喧嚣掩盖了沉默耕耘的尊严。文化的土壤日益盐碱化,再也难以孕育出重视内在品德、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精神。
“一切向前看”与“精致利己”似乎没有什么错,而且可以找到理论依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殊不知,凡人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算计之上,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天道。这也是我授课交流时经常说的例子。
只要时间允许,我课间都会进行“拙作”拍卖,前端可以先说的规则:拍卖加价最多进行七次,每次加价须大于或等于10元。后端规则则在拍卖结束即时告知:竞拍者最后价格大于或者等于起拍价两倍的,竞拍者“免费”得到图书;竞拍价格没有达到两倍的,该图书最终赠送给该班级的领队。
这个拍卖游戏目的,是要揭示这样的道理:一是,绝大多数人仅仅知道经济学法则——价高者得,因此争得头破血流;二是,大部分人不愿意舍得,更没有意识到上苍才是最终的裁判员,人算不如天算;三是,上苍的裁判是严格依据“舍得法则”与“因果法则”,而绝非胡乱的裁定……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钱”作为交换媒介本无善恶,但一旦被抬高至终极目的,便会异化为吞噬灵魂的魔鬼。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存在着对抗这种异化的资源:儒家强调“义利之辨”,倡导“见利思义”;道家警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德不立,不足以聚财”;佛家则直指贪欲为苦厄之源,并主张“慈悲喜舍”。这些思想并非要求人们放弃财富,是试图在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之间建立平衡,使财富成为通往善治生活的桥梁而非目的本身,而且,是在揭示一种高维度的规律。
当下,需要价值重建。而重建之路需从多维度展开:制度层面,应通过法治手段严惩坑蒙拐骗、剥削压榨之行,让“取之有道”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教育层面,须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意识相结合,培养超越功利计算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层面,要鼓励文艺创作弘扬真善美,抵制将一切标签化、货币化的低俗倾向。
在国际经济面临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债务风险等多重挑战大背景下,虽然中国经济在政策托底下保持韧性,但需加快转型以应对结构性矛盾和外部不确定性。长期来看,中国通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但短期需警惕外部冲击和内部风险的叠加影响。相信,在九紫离火炎运之浴火重生之后,自己或者他人的经验教训,会让许多人感悟与觉醒。
当我们再度审视这个被“向钱看”暂时带偏的时代,会发现其本质是一场文化灵魂的争夺战。唯有重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老智慧,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优势的同时,坚决摒弃丛林法则的毒素,才能走出精神的荒芜之地,重建一个既繁荣又公正、既富足又有德性的社会。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是否能够使用金钱活出人的尊严与温度,更在于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亟需的重构与觉醒!
作者简介:
林居正,现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凤凰网湾区观察专栏作者。业余喜欢散文写作,散文集《文心跋涉》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