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秋霞朗诵《以灯盏之名,致伟大的师者》
2、张海陵朗诵《以灯盏之名,致伟大的师者》
3、刘波朗诵《以灯盏之名,致伟大的师者》

我该怎么称呼你们呢——
当九月的曦光爬上粉笔的肩头,
当三尺讲台在晨雾里渐渐浮起,
像一艘古老的船,
把一代又一代的山河
从沉默的彼岸
渡向轰鸣的未来。
我该怎么称呼你们呢——
叫你们火柴?
叫你们火种?
叫你们把自己一寸寸
烧成灰烬
只为点亮另一双眼睛的那束
不肯熄灭的光?

我看见你们了——
在云南,在乌蒙山褶皱的最深处,
有位老师
把命摊成一张皱巴巴的教案,
让一百二十八个
本要早嫁的乳名
重新长出翅膀;
她让她们飞,
自己却守着疼痛与清贫,
像守着最后一盏
不肯吹熄的煤油灯。
我看见你们了——
在陇西,在祁连雪线以上,
有位老师
把婚期从立春推到小寒,
把婚纱塞进抽屉,
把粉笔灰撒成满天星;
她带着三十七个留守儿童
把汉语拼音
读成一条可以通往北京、
通往银河的长安街。

我看见你们了——
在汶川的裂缝里,在泸定的余震中,
有位老师,
用身体做成拱桥,
让知识先跑,
让童年先跑,
让“未来”这两个滚烫的字
从瓦砾下
抢先一步
跑到明天!
于是——
我听见大江在胸腔里翻身,
我听见黄河在血脉里擂鼓,
我听见你们啊 用一声“上课”
把整座中国的清晨
喊得滚烫!

你们不是神,
却甘愿做人间的梯,
让赤脚的孩子
踩着你们的脊梁
去摘星;
你们不是钢,
却一次次被命运锻打,
被贫穷锻打,被孤独锻打,
被一页页考卷
和一双双泪眼
锻打成
不肯弯下的钉!
今天,我把所有修辞都删去,
只留下一盏灯的形状——
它不高,却足以照亮一座山;
它不亮,却能让一个姑娘
在凌晨四点的黑暗里
忽然看清自己
原来可以发光。

我把这盏灯
高举过头顶,
让它替我对你们说:
老师,节日快乐!
愿你们被自己的光反照,
愿你们在照亮世界的时候
也看见——
你们早已成为
最辽阔的东方!

作者:陈辉,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

朗诵:蒋秋霞,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朗诵:张海陵,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朗诵:刘波,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责任编辑:刘晴

题字: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瞿忠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