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小华山
文/刘德庆
早就领略过济南小华山的风采,2003年我入职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每次返校或者回家都能看到它挺拔的英姿,因为学校就在小华山向东不远的地方。
二十年前,只能远观的小华山周边,还是一片农田和荒地。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展现在眼前的,已然是一个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重现“鹊华烟雨”的盛景,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了。
小华山海拔197米,虽不算高,但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直入云霄,奇秀险峻,有“出水芙蓉”之美誉,是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首。围绕小华山周围绿树成荫,湖光粼粼,荷花飘香。“三面荷花一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它生动的浓缩了济南城的个性和特色。
走过2025年度漫长而有温度的夏季,终于等到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硕果累累、层林尽染的美丽季节。9月7日,又是一个充满秋意绵绵的周日。我打点行装又一次加入了云中月招募的爬山团队。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65岁,是一位退伍的郭姓大哥,最小的一位80后小伙子,另外还有六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团队成员大都来自德城区,还有三位是禹城和河北景县的朋友。
本来这次出行的目标是济南三媳妇山,因修路的原因,无法通行,我们只好改道出发,这就和济南小华山相遇了。
我们先是乘车围绕小华山的环山公路前行,也全方位的感受一下小华山周边的美丽景色。远远望去从不同角度看,小华山山势各异,从正西偏南看像菜椒椒尖的模样,从正南偏西看又像老虎犬齿的状态,从正南、正北看则像含苞待放的荷花骨朵的倩影。
我们在小华山北麓停下车,人们背上背包依次下车,穿过一片树林就来到小华山脚下。抬头仰望,山顶已经被硕大的石块遮挡的无影无踪,眼前全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嶙峋怪石,它们不规则的折叠堆砌着横亘在了面前。但这些仍然没有阻挡住我们登山的热情。
走了时间不长,我才发现这是一条几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路。上山的路全部在凹凸不平的大大小小的石块上面。没有前行者留下的印迹,即使留下了,也早被雨水冲洗的干干净净了;没有一块儿平坦的路面,哪怕一米见方,甚至是簸箕大的地方;没有一条笔直的路线,走着走着,前后左右,就没有了人影,有时在一个地方会驻足良久,然后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寻找前人留下的足迹。
还好,就在走到山前疑无路的时候,那些登山爱好者门,在峭壁上砍出来一个个豁口,有了这些着力点,前行的速度会稍快些,否则只能是龟速前进了;还好,就在那些石头缝里顽强的生长着一些旁逸斜出的树干,当我们茫然举目四望的时候,它们就成了前进攀附的树梯;还好,我们不但有一双有力量善于登善于攀的脚掌,还有一双灵巧的善于抓善于抠的手指,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四足并行,匍匐前进。这次真是体验了一把名副其实的“爬山”;还好,我们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向善的团队,尽管之前,很多人还很陌生,是一次旅行彼此拉近了距离。记得有个驴友,还是一位女同志,在一块绝壁上,连着往上拉拽了好几个人,直到精疲力尽,才肯罢休。这样的悬崖峭壁全程不下五个地方。有两处,我也是在几位朋友奋力拖拽下,才得以侥幸过险的。
终于,经历了艰难的两个小时,我和几位驴友终于率先登顶了。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不仅感觉离蓝天更近了,朵朵白云似乎就在不远处,小华山四周的美景也尽收眼底。向东远眺,高楼林立,济南发电厂的烟囱格外醒目,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白色的石桥像一条彩带伸向远方;向南俯瞰,济南城就在脚下,远处的群山蜿蜒起伏,近处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像一个个跃动的音符,给这座美丽的古城谱写着前进的节奏;向西瞭望,九曲黄河依然奔腾咆哮,黄河大桥清晰可见,鹊山调蓄水库波光粼粼,为济南市生活供水发挥着巨大作用;向北纵目,广阔无垠的鲁西北平原,绿意盎然,一派丰收景象,焕发着无限生机。
在山顶的平台上,有一块像小华山山形的巨石静卧而立,上面书写着“华不住”三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我和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相互在“华不住”的巨石旁留影存念。完毕,我又兴致勃勃的聆听了一位老师对小华山的相关文化解读,增长了不少见识。
济南小华山又名华不注山、金舆山,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齐、晋两国“鞌之战”的古战场,《左传·鞌之战》记载“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历代文人骚客如唐代李白、宋代曾巩、元代赵孟頫等都曾为其留下诗篇或画作。
听到这里,我就发现在“华不住”巨石四周的石廊上,雕刻了五首诗词,就情不自禁的拍了下来。“苍壁峭孤云,怪石蟠虬龙”――王廷相《华不住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济南杂诗》;“兹三何俊秀,绿翠如芙蓉。”――李白《古风》;“遥峰积翠点明湖,片片芙蓉入画图。”――陆丛桂《华不住》。 以上诗篇从不同视角讴歌赞美了小华山,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让人们传诵。
可能十事九不全。这次攀爬小华山也有一个小小遗憾,因为线路的原因没有去华阳宫。据说,华阳宫位于华山南麓,大约始建于晋代,是济南市一处古老的道教宫观,史载金兴定四年由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拓建。华阳宫包括棉花殿、龙王庙等众多寺观,其古壁画与古建筑、古柏树并称三宝,有“江北第一大观”的美誉。
再见了,小华山!相信,我们可能还有机会。
20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