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剥》第四章:日月重光
洛阳皇宫的废墟上,烟尘尚未完全散去。
李长夜站在残破的祭坛前,手中紧握那枚重又恢复平静的玉佩,心中波涛汹涌。短短一日间,他从逃亡的郡王之子变成了大唐皇位的继承人,这转变太过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陛下,”秦岳再次恭敬行礼,“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即日起程返京,稳定大局。”
李长夜望着跪伏一地的官员和将士,深吸一口气:“诸位请起。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洛阳局势,安抚百姓。”
他转向秦岳:“秦卿,朕命你暂领洛阳防务,清剿神策军余党,但不可滥杀无辜。投降者一律从宽发落。”
“臣遵旨。”秦岳领命,立即开始部署。
白芷上前低声道:“陛下,需防长安有变。既然有人能在洛阳另立朝廷,长安恐怕也有他们的势力。”
李长夜点头:“朕明白。”他看向素问,“素问,你精通医术,能否配制些解毒避疫的药物?大乱之后必有大疫,需早做准备。”
素问躬身:“民女这就去办。”
李长夜又对几位看起来正直的官员道:“诸位大人,请协助安抚百姓,开仓放粮,稳定物价。”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原本慌乱的人群渐渐安定下来。众人见新君临危不乱,处事有度,心中稍安。
当夜,临时行宫中,李长夜独自对灯沉思。玉佩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那些奇异的纹路似乎隐藏着无穷奥秘。
“陛下。”素问端药进来,“您肩伤未愈,又经历这一日奔波,请用药。”
李长夜接过药碗:“素问,没有外人时,还是叫我长夜吧。”他苦笑一声,“这‘陛下’二字,我听着实在不惯。”
素问轻轻摇头:“礼不可废。您现在是大唐天子,天下安危系于一身。”
李长夜饮尽汤药,沉默片刻:“你说,袁老者和袁守诚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似乎早就知道这一切。”
素问从怀中取出一卷旧帛:“这是在凝香殿时,我偷偷抄录的一些古籍内容。据说袁李两家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与推背图和天下气运有关。和合璧是钥匙,而具有特殊命格的人是启动钥匙的关键。”
李长夜凝视玉佩:“今日在祭坛上,光芒中我看到了许多景象...山河破碎,却又重归太平。还有那句‘一二年来见太平’,似乎是一种预言。”
突然,窗外传来轻微响动。李长夜迅疾吹灭灯火,将素问护在身后。
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室内,跪地行礼:“暗卫统领影九,参见陛下。”
“暗卫?”李长夜警惕地问,“你如何证明身份?”
影九取出一枚金牌:“先帝密令,若遇大变,暗卫只听命于持和合璧的真命天子。”金牌上刻着的图案,与玉佩纹路如出一辙。
李长夜稍松警惕:“先帝可知洛阳之事?”
“先帝早有察觉,但病体沉重,无力回天。”影九低声道,“长安情况复杂,太子病危,宦官与藩镇勾结,欲立幼主以便操控。”
李长夜心中一沉:“朕该如何应对?”
影九道:“陛下需尽快返京,但路上必有多重埋伏。臣已安排妥当,三日后有一支商队前往长安,陛下可混入其中,暗中返京。”
三日后,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悄然离开洛阳。李长夜扮作商队学徒,素问扮作他的妹妹,秦岳和白芷则带人暗中护卫。
行程数日,相安无事。这日黄昏,商队抵达一处名为“鬼哭涧”的险要山谷。
影九警惕地巡视四周:“此地易守难攻,最适埋伏。大家小心。”
果然,商队刚入谷中,两侧山崖上突然滚下无数巨石,堵住前后去路。箭矢如雨点般射来,顿时人仰马翻。
“保护陛下!”影九高呼,暗卫们迅速组成防御阵形。
李长夜被护在中央,眼看护卫们一个个倒下,心中焦急。突然,他注意到箭矢大多射向马匹和货物,似乎意在生擒而非杀人。
“他们想要活口!”李长夜对影九道,“特别是朕!”
影九立即明白:“陛下意思是...”
“朕为诱饵,你们反击!”李长夜突然跃起,向一旁山壁奔去。
果然,箭雨立即转向,封堵他的去路,却不伤他性命。趁此机会,暗卫和秦岳等人发动反击,与埋伏的敌人展开近身搏斗。
混战中,李长夜被逼至一处绝壁。眼看无路可退,忽然山壁上一道暗门开启,一只手将他拉入其中!
“是你!”李长夜惊讶地发现,救他的竟是多日未见的袁老者。
“嘘!”袁老者示意噤声,引他通过一条隐秘隧道,“老朽料到沿途必有埋伏,特在此等候。”
隧道曲折通向山外,一辆马车早已备好。袁老者道:“陛下需单独先行,老朽已安排妥当前往长安的路线。”
李长夜犹豫道:“但素问他们...”
“秦岳和白芷会保护她安全抵达长安。”袁老者递上一套寻常布衣,“请陛下换装,即刻起程。记住,信任值得信任之人。”
李长夜换上衣衫,登上马车。车夫是个沉默的老者,驾车技术却十分高超,马车在崎岖山路上行驶如履平地。
数日奔波,终于接近长安。这日傍晚,马车在一处驿站歇脚。
李长夜正在房中休息,忽听窗外有熟悉的声音。悄悄望去,竟是几个神策军军官在饮酒谈话!
“...只要那小子敢回长安,定叫他有来无回!”
“听说他已在路上,不日即到。”
“大将军有令,只要擒获李长夜,赏万户侯!”
李长夜心中一惊,正欲悄悄离开,忽然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膀。
他猛地回头,却见是车夫老者。老者示意他噤声,引他从后窗悄然离开。
二人连夜赶路,绕开官道,走小路直奔长安。
途中,李长夜终于忍不住问:“老先生究竟是何人?为何助朕?”
老者淡淡一笑:“老奴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便不再多言。
三日后,长安城在望。老者将李长夜送至城南一处僻静宅院:“陛下在此稍候,自会有人来接应。”说罢驾车离去,不留姓名。
李长夜进入宅院,只见院内陈设雅致,似是文人居所。正堂上挂着一幅字画,落款竟是“李淳风”!
他正惊讶时,屏风后转出一人:“陛下终于到了。”
来人年约四十,气质儒雅,躬身行礼:“臣李泌,恭迎陛下。”
“李泌先生?”李长夜惊讶。李泌是朝中有名的谋士,曾辅佐先帝多年,后因厌倦朝堂争斗而隐居。
“先生怎知朕会来此?”
李泌微笑:“袁守诚前辈早已传书于臣,让臣在此接应陛下。”他引李长夜入内室,“长安局势复杂,宦官集团与部分藩镇勾结,欲立永王为帝。陛下需小心应对。”
“朕该如何做?”
李泌道:“明日是先帝大殓之日,百官宗亲皆会入宫。陛下可趁此时机现身,以正视听。臣已联络忠义之士,暗中护卫。”
次日清晨,李长夜换上李泌准备的太子服饰,混入送葬队伍,顺利进入皇宫。
灵堂上,百官肃立。宦官首领鱼朝恩正欲宣读“遗诏”,立永王为帝。
突然,李长夜走出人群,高声道:“且慢!”
满堂皆惊。鱼朝恩脸色骤变:“你是何人?敢扰先帝灵堂!”
李长夜朗声道:“朕乃广平郡王李长夜,先帝嫡孙,太子长子!按大唐律法,理当继位!”
鱼朝恩冷笑:“可有凭证?”
李长夜取出和合璧:“此乃太祖所传信物,可证朕之身份!”
一些老臣见到玉佩,纷纷变色:“确是皇室秘传之和合璧!”
鱼朝恩见状,急令侍卫:“此人假冒皇孙,扰乱灵堂,给我拿下!”
眼看侍卫逼近,突然殿外传来整齐脚步声。秦岳率一队精锐士兵涌入,护在李长夜身前:“神策军已清剿逆党,臣秦岳护驾来迟!”
同时,殿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呼声:“恭迎陛下回宫!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秦岳和白芷早已暗中返京,联络忠臣,控制局势。
鱼朝见大势已去,瘫软在地。
李长夜登上高台,俯瞰百官,朗声道:“先帝驾崩,国之大丧。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朕即日继位,改元‘复光’,望众卿助朕,再造大唐盛世!”
“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响彻大殿。
登基大典后,李长夜忙于稳定朝局,整顿吏治。这日深夜,他仍在御书房批阅奏章。
素问端参汤进来:“陛下,夜已深,请保重龙体。”
李长夜抬头微笑:“说过无外人时,不必多礼。”
素问却正色道:“今时不同往日。陛下是一国之君,礼不可废。”
李长夜放下朱笔,轻叹一声:“这些日子,朕常想起那卦辞:‘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如今内忧外患,不知何日能见太平?”
素问柔声道:“陛下初登大宝,已诛逆党,稳朝局,开仓赈灾,减免赋税。假以时日,必能实现太平盛世。”
这时,秦岳求见:“陛下,边境急报!回纥趁我朝内乱,举兵犯边,已连破三州!”
李长夜猛地站起:“岂有此理!朕欲和平,彼却以为可欺!”他沉思片刻,“秦卿,立即点兵十万,朕要御驾亲征!”
素问急道:“陛下不可!朝局初定,陛下若离京,恐生变故!”
李长夜目光坚定:“正因朝局初定,朕才更要亲征。一来振奋军心,二来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知道,朕非怯懦之君!”
他看向素问:“素问,朕离京期间,请你协助李泌先生,监理太医署,防治疫病。”
又对秦岳道:“秦卿随朕出征。白芷留下,协助影九护卫京城。”
安排妥当,李长夜独自来到太庙,跪在祖宗牌位前:“不肖子孙长夜,必竭尽全力,护我大唐江山,使日月重光,百姓安乐。”
次日清晨,大军开拔。李长夜金甲白马,英姿勃发。百姓夹道相送,欢呼万岁。
素问站在城楼上,目送军队远去,手中紧握一枚护身符——那是她连夜为李长夜求来的。
白芷轻声道:“既然担心,为何不直言?”
素问微微摇头:“他是君,我是民。有些心意,藏在心里就好。”
大军行至边境,与回纥骑兵相遇。首战告捷,唐军士气大振。
然而次日再战,形势突变。回纥竟有神秘武器,发出震天巨响,唐军阵脚大乱。
李长夜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箭落马。秦岳拼死相救,才杀出重围。
军营中,李长夜昏迷不醒。军医束手无策:“箭上有奇毒,臣等无能...”
秦岳焦急万分,忽想起一人:“速请素问姑娘!”
快马加鞭,三日后,素问赶到军营。见李长夜面色发黑,气息微弱,她立即施救。
“此毒罕见,需以金针引毒,辅以特殊药石。”素问冷静吩咐,“但我需要一味药引——雪山灵芝,只在附近天山才有。”
秦岳当即道:“我立即派人去寻!”
素问摇头:“雪山灵芝采摘后需立即使用,否则药效尽失。我必须亲自去。”
不顾众人劝阻,素问只带数名护卫,连夜前往天山。
天山险峻,风雪交加。素问凭着医术知识和坚定意志,终于在一处绝壁上找到雪山灵芝。
然而下山时,遭遇雪崩。护卫大多遇难,素问侥幸生还,却摔伤了腿。
她拖着伤腿,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活李长夜!
与此同时,军营中,李长夜病情突然恶化。军医摇头叹息:“恐怕撑不过今夜了...”
秦岳跪在床前,虎目含泪:“陛下!坚持住!素问姑娘就快回来了!”
夜深人静,李长夜陷入昏迷,恍惚中又见玉佩发光,那些景象再次浮现。这次他看清了更多细节:自己率军大胜,百姓安居乐业,与素问携手站在高处,俯瞰太平盛世...
“陛下!陛下!”呼唤声将他拉回现实。
只见素问浑身是雪,拖着伤腿,手中紧紧握着那株雪山灵芝:“快...制药...”
说完便昏倒在地。
灵芝及时入药,李长夜服下后,剧毒渐解,三日後终于苏醒。
第一眼见到的,是趴在床边熟睡的素问,她脸色苍白,伤腿已被包扎好。
李长夜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心中涌起复杂情感。
素问惊醒,见李长夜康复,喜极而泣:“陛下终于醒了!”
李长夜握住她的手:“以后无人在时,叫我长夜。这是圣旨。”
素问脸红低头,却没有抽回手。
李长夜康复后,重整军队。他研究回纥的神秘武器,发现那是一种原始火炮,威力虽大,但移动不便,发射缓慢。
他制定新战术,以轻骑兵迂回骚扰,消耗对方弹药,再以重兵突击。果然大获全胜,收复失地,迫回纥求和。
凯旋回朝之日,长安百姓万人空巷,迎接他们的英雄皇帝。
是夜,皇宫设宴庆功。李长夜却独自来到观星台,仰望星空。
素问悄然走来:“陛下为何独自在此?”
李长夜轻声道:“我在想,这太平能持续多久?内乱虽平,外患暂息,但大唐根基已伤,非一朝一夕可复。”
素问安慰道:“陛下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李长夜转身凝视她:“素问,可愿与朕共享这江山,一起见证太平盛世的到来?”
素问怔怔地看着他,眼中泪光闪动:“我...”
话音未落,突然夜空中一道奇异光芒划过,仿佛预示着什么。
与此同时,边境急报又至:吐蕃大军压境,战火重燃!
李长夜握紧玉佩,目光坚定:“看来,太平之路,还很漫长。”
但这一次,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不是独自一人。
日月重光之路,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