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里的星光——记我的初中班主任王老师
文/姜恩德
团包中学的青砖墙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我攥着录取通知书的手沁出细汗。校门口的大柳树正抽着绿叶,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张望着迎接我们。她不爱打扮,却比晨露还要干净——这是我与王老师的第一次相遇。
“同学们好,我叫王晓霞,以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讲台上的她声音发颤,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歪斜的横线。前排男生偷偷模仿她握粉笔的姿势,惹得全班哄笑,她却红着脸说:“我没什么经验,咱们一起学。”
1987年秋天,她从博兴师范毕业,我们从四面八方的小学毕业,共同相遇在小营镇团包中学。我们第一次坐在中学的课桌旁,她第一次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我们感到好奇,她觉得兴奋。我们约定:早上她是第一个到校的老师,我们是第一批到校的学生。预备铃响以后,其他的班级都在点名的时候,我们教室里响起了嘹亮的“课前一支歌”。小课间,我们一起跳绳,一起扔沙包;大课间,我们在校园的空地上做着欢快有力的体操,引得全校师生围观,我们成了学校里最亮的星星。语文课上,她在讲台讲课,其他的课上,她和我们坐在一起,听数学,听物理,她学习讲课,也体验我们。
我们还把课堂搬到学校周边的田野间、沟渠上、油田打井工人的铁棚房里。我们早晨顶着满天星从学校出发,步行穿过黄河,到达滨州蒲湖公园,晚上顶着满天星返回家乡,写出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日记。我们教室里的灯,是学校夜晚里唯一的明。那个时候开始,她不但上语文课、备课、看作业,也和我们同步学起了语数外、史地生,晚自习上她成了万能的通课老师。深夜,下晚自习以后,她送我们到村民家借宿,惊得老乡家里的狗汪汪直叫……
最难忘那个流感肆虐的冬天,她的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同时查出了扁桃体炎,她强忍着病痛,却依然抱着粉笔在黑板上写满文字。我们看着她发红的眼角,第一次懂得什么是“执着”。第二天清晨,讲台上多了搪瓷缸,里面泡着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胖大海、甘草片。她笑出眼泪:“你们啊,把整个春天都泡在水里了。”
初二那年,我们像刚抽枝的枣树,浑身长着尖刺。男生在课堂上传递武侠小说,女生偷偷在作文本里夹明星贴纸。记得那次她正在讲《岳阳楼记》,转身时,纸飞机正落在她的教案上,机翼上画着歪扭的笑脸。“出去。”她的声音在发抖。那个男生梗着脖子走出教室,我们等着暴风雨来临,却见她蹲下身,捡起纸飞机轻轻抚平,“飞得挺远,像鸿鹄吗?”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在办公室哭了整整一节课!
时光飞逝,如今我们都已年过半百,在各自的人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成了工程师,有人当了教师,有人像蒲公英飘向远方。但每当遇到挫折,总会想起王老师在黄河岸边说的话,想起她用红笔在作文本上画的笑脸,想起那个在我们叛逆时偷偷抹泪,却依然张开双臂守护我们的身影。
她或许不是最有经验的老师,却是最用心的播种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教会我们用文字触摸世界,用行动丈量责任,用真诚面对人生。当我们在城市的高楼里迷失方向时,总会想起团包中学的晨雾,想起晨雾里那盏温暖的灯 —— 那是王老师用青春点燃的星光,照亮我们走过38年的风雨,至今仍在心头闪烁。
王老师用38载教育情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师者赞歌!从初登讲台的青涩教师到桃李芬芳的人生导师,她以赤子之心诠释了“教育即生命影响生命”的真谛。在团包中学的岁月里,她与学生们共同建构起超越传统课堂的成长天地——晨星未落便同行启程,在黄河岸边丈量天地;通宵达旦的陪伴化作万千明灯。更令人动容的是,她用爱与智慧在乡村孩子心中播下正直的种子,让每个平凡生命都绽放出独特光彩。当岁月流转,见证学生们始终坚守底线、奋发向上时,这份超越成绩单的教育成果,正是对王老师“全人教育”理念最璀璨的礼赞。三尺讲台上的青春已凝成永恒星光,照亮代代学子奔赴山海的前路。
前几日路过团包中学旧址,青砖墙已斑驳成土黄色,唯有那棵老柳树还在。晨雾中,我恍惚看见某个清晨,扎马尾辫的姑娘抱着教案走来,发间的星光忽明忽暗——原来她早把自己种成了灯塔,让我们这些曾在雾里行走的孩子,38年过去,心里依然亮着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黄河水还在奔腾,像一条银色的丝带,串起晨雾里的星光和岁月里的灯。而我们知道,有些相遇从不是偶然,就像晨雾终会散去,但星光永远落在走过的路上,落在她用青春写就的每一句“咱们一起学” 里。
2025.9.8
简评: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王老师的教育生涯和与学生的互动,展现了王老师“全人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即生命影响生命”的真谛。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人格塑造和生命体验,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姜恩德,1973年10月生,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现企业职工,文学爱好者,曾发表作品《钢铁丛林里的 “安全灯塔”》《高温下的匠心守护 —— 大型印染行业防暑精神礼赞》《军旅熔魂:一生的兵心印记》《生活节奏------细微之处见真情》《水塔与年轮》《乡村童年,在匮乏与温暖中成长》《账本里的岁月长歌 —— 致我的父亲》被大平原平台发表,其中《账本里的岁月长歌 —— 致我的父亲》《水塔与年轮》有幸被滨州日报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