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
文/秋谷
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花园里拥有你的桃花李花
花花———
都是你曾经茁壮的蓓蕾
可在播下的种子
未出土前———
你又是多么的辛苦啊
不分昼夜给她们浇水施肥
甚至———
还要为那一棵棵小树修枝裁丫
时时还要为花园里的成长挡风遮雨
一旦花儿娇艳
一棵棵小树参天成梁
你还要寒窗苦读
又怕你那修剪的刀斧钝了锈了
还要纯青磨刀霍霍
在你的节日
我不想送你鲜花
我只想送你一筐筐桃子
和那酸甜的李子
最好让我再送给你
一棵棵高楼椽梁的小苗苗
但愿你在寒窗下
我在攀登崎岖的路上
时时让你我———
都能听到那花园里的朗朗书声
20350908
以“园丁”为喻,谱写师者的奉献与守望——评秋谷《园丁》
秋谷的《园丁》以“园丁”这一经典喻体切入,将教师的职业坚守与精神追求凝练成质朴而深情的诗句,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在层层递进的叙事中,让师者的形象立体可感,情感真挚动人。
一、 以“育花”为线,串联教师的三重境界
诗歌围绕“园丁育花”的核心意象,清晰勾勒出教师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付出与坚守:
- 第一重:播种时的艰辛付出。聚焦“种子未出土前”的时刻,用“不分昼夜浇水施肥”“修枝裁丫”“挡风遮雨”等具象化的动作,还原了教师在学生成长初期的默默耕耘——这份辛苦没有鲜花掌声的映衬,却为“茁壮的蓓蕾”打下根基,是教育最朴素的起点。
- 第二重:收获时的清醒自持。当“花儿娇艳”“小树参天成梁”,诗人没有停留在“桃李满天下”的赞誉中,而是笔锋一转,写出教师“寒窗苦读”“磨刀霍霍”的状态。这一转折尤为深刻:它打破了“育人成功即终点”的认知,点出优秀教师对自我成长的永恒追求——唯有不断精进,“修剪的刀斧”才不会“钝了锈了”,这份清醒让师者形象更显厚重。
- 第三重:守望时的精神共鸣。诗歌结尾将视角拉到“我在攀登崎岖的路”与“你在寒窗下”的双向奔赴中,以“花园里的朗朗书声”作为连接彼此的纽带。此时,师生关系不再是“育与被育”的单向输出,而是“你我”在各自赛道上的相互守望——教师的坚守滋养着学生的攀登,学生的前行也成为教师坚守的动力,这种精神共鸣让教育的意义超越了职业本身,升华为一种温暖的生命联结。
二、 以“礼物”为意,传递最真挚的致敬
在“你的节日”这一特殊节点,诗人对“致敬方式”的选择,跳出了“送鲜花”的常规表达,用“一筐筐桃子”“酸甜的李子”“高楼椽梁的小苗苗”作为礼物,既呼应了开篇“桃花李花”“茁壮的蓓蕾”的意象,形成结构上的闭环;又以“果实”和“栋梁”替代“鲜花”,传递出更深层的敬意——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与成就,才是比任何鲜花都更珍贵的回报,这份理解让“致敬”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直抵教育的本质。
三、 质朴语言中的情感力量
整首诗语言平实如话,没有复杂的修辞和晦涩的表达,却凭借精准的意象选择和情感递进,实现了“以浅语写深情”的效果。“花花———”的断句、“甚至———”的递进,让语气中带着自然的感慨;“时时让你我———”的呼告,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口语化”的表达非但没有削弱诗意,反而让教师的形象更贴近生活——他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那个在花园里默默浇水、灯下认真磨刀的“普通人”,正是这份“普通”,让他的奉献与坚守更能引发共鸣。
总而言之,《园丁》一诗以小见大,用“育花”的意象写透教育的本质,用“三重境界”写活师者的品格,更用“真挚的礼物”与“精神的共鸣”,写出了师生之间最动人的联结。它不仅是对教师的致敬,更让我们看到: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园丁与花木、师者与学生,在时光里共同成长、彼此守望的温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