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乃克有后
昭陵依山而建,如巨龙盘踞。夜色中,六十四个石翁伯默立神道两侧,恰合六十四卦之数。
李淳风背着小柒,每一步都踏在卦位交界处。袁天罡临消散前的提示犹在耳畔——太宗皇帝留下的线索,必与《推背图》渊源极深。
“大人...”小柒伏在他背上,气息微弱,“放我下来吧...您伤势未愈...”
李淳风不答,反而将她往上托了托。腕间梅枝发出微光,与小柒腕间的生机相连。这奇异共生让他想起谶言“振翅高岗,乃克有后”——“后”既可指后代,也可指...皇后?
他心头一震。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正是以贤德著称。难道...
“小柒,”他忽然问,“你可知自己生辰?”
少女沉默片刻:“宰相说...我是孤儿,生辰不详。”
“那这梅枝如何认你为主?”
“不知道...”小柒声音更轻,“只觉得熟悉,像...故人之物。”
故人。李淳风想起袁天罡那句“青女引路人”。若小柒真是“猴儿”,那她与“青女”必有极深渊源。
正思忖间,忽听前方传来金铁交击之声。两人俱是一凛——这深夜皇陵,竟还有人!
李淳风闪身躲进一座碑亭。只见昭陵享殿前,数十黑衣人与一队金甲卫厮杀正酣。黑衣人招式诡谲,每每出手必攻卦位;金甲卫却结阵相抗,步伐暗合九宫八卦。
“是青鸾卫和皇陵守军。”小柒低声道,“但奇怪...青鸾卫为何要攻昭陵?”
李淳风目光如炬:“他们在找东西。”他指向享殿方向——那里隐约有青光流转,与袁天罡的星辰镜同源。
忽然,战场形势骤变。金甲卫阵型一变,竟化作尖锥之阵直刺享殿!为首将领大喝:“奉太子令,取太宗遗诏!”
几乎同时,青鸾卫中也飞出一人:“杨相有令,毁诏者赏万金!”
两波人同时冲向享殿,却听轰隆一声巨响——享殿地砖突然塌陷,露出幽深地道。一股苍凉气息扑面而来,竟让所有人动作一滞。
李淳风瞳孔收缩:“这气息...是‘否’卦极意!”
话音未落,怀中铜镜突然发烫。镜面浮现星图,指向地道深处。
“大人快看!”小柒突然扯他衣袖。只见她腕间梅枝疯狂生长,细根扎入地下,拽着他们往地道去!
“不好!”李淳风刚要阻止,却听破空声至——三支弩箭直取面门!
千钧一发之际,小柒猛地将他推开。弩箭擦肩而过,竟射穿了追来的青鸾卫!
“叛徒!”黑衣人怒喝,攻势更急。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李淳风一咬牙,抱起小柒跃入地道!
坠落只持续了刹那。两人落在一处软网上,抬头只见穹顶星图璀璨——竟是完整的浑天仪构造!
“这里不是陵墓...”李淳风震撼难言,“是观星台!”
而且是最古老的那种,以山为基,以陵为掩。难怪袁天罡说太宗留下了线索。
小柒忽然指着前方:“有人...”
星光下,一个白衣女子背对他们,正轻抚一面石碑。碑文隐约是《推背图》序章!
“姑娘何人?”李淳风警惕地问。
女子转身,面容竟与长孙皇后画像一般无二!但她眼中无瞳,唯有星河流转。
“李监正终于来了。”她声音空灵,“妾身等候多时了。”
小柒突然颤抖起来:“您...您是...”
女子微笑:“妾身长孙无垢,奉太宗皇帝遗命,守护‘否’卦真相。”
她轻点石碑,碑文突然活了过来,化作金光没入小柒眉心!少女闷哼一声,腕间梅枝暴涨,开出朵朵白梅。
“原来如此...”长孙氏(幻影)轻叹,“‘猴儿’竟是故人之后。”
她看向李淳风:“监正可知‘威行青女’真正含义?”
不待回答,她自顾自道:“青女并非人名,而是星名——司秋之神,主肃杀。但否卦极处,肃杀反为生机。”
她袖中飞出一卷帛书:“此乃太宗亲笔所书《推背图》补遗。第十九象后半段,监正可知是什么?”
李淳风接过帛书,只见上面写着:
```
振翅高岗,乃克有后。
非凤非凰,实为天狩。
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
```
竟比流传版本多出两句!
“非凤非凰,实为天狩...”李淳风喃喃道,“难道‘青女’不是真龙天子,而是...天选之子?”
长孙氏却看向小柒:“孩子,你可知自己身世?”
小柒茫然摇头。
“那你可知,为何梅枝认你为主?”
小柒还是摇头。
长孙氏轻叹:“因为你是长孙家最后一滴血脉——我的后人。”
轰隆!地道外传来巨响,追兵已至!
长孙氏幻影开始消散:“快走!从浑天仪暗道去九嵕山...那里有第二枝...”
她完全消失前,最后看向小柒:“记住孩子,十八枝齐聚之日,便是你姐妹相见之时...”
姐妹?李淳风猛地想起袁天罡的话——真正的“青女”另有其人!
但已无暇多问。青鸾卫和金甲卫同时冲了进来!
绝境中,小柒突然站直身体。腕间梅枝完全绽放,在空中划出一个卦象——
“大人!”她眼中闪过金光,“我知道生门在哪了!”
她拉住李淳风,一步踏向浑天仪中心的“否”位。星光暴涨,吞没了一切。
最后一刻,李淳风看见小柒襟前猴形纹样发出血光——那根本不是绣纹,而是胎记!
否卦之局,终于露出第一缕曙光。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