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以叙事笔法勾勒出唐初边塞战争的持久性与残酷性。黄龙戍作为唐代东北边防要地,其"频年不解兵"的战事状态,既是对历史现实的映射,更是对官方战争叙事的解构。诗人突破传统边塞诗"颂功"或"怨战"的二元对立模式,通过"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的意象并置,将战争创伤的承受主体从抽象的"国家"具象化为具体的"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这种"妇-良人"的情感共同体建构,实质是对儒家"忠孝"伦理的隐性批判,当战争导致家庭伦理崩塌时,官方倡导的"忠君"价值便失去其道德合法性。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的设问,将批判锋芒直指军政体系。"旗鼓"作为军事权力的象征,其"谁能将"的诘问暗含对将领无能的控诉;"取龙城"的愿景则通过地理空间的征服,反向揭示战争的本质是权力争夺而非保家卫国。这种将私人情感与公共伦理相勾连的叙事策略,使《杂诗》超越普通闺怨诗的范畴,成为唐代战争伦理重构的先声。
在情感诗学的建构上,沈佺期较早以女性视角控诉战争,较之《木兰诗》的传奇化叙事更具现实批判性。诗中"少妇今春意"与"良人昨夜情"的互文对举,通过"今春"与"昨夜"的时间错位,揭示战争对人性情感的异化:少妇的春情因长期分离而扭曲为苦涩的守望,征人的昨夜情则因记忆美化而成为虚幻的慰藉。这种性别化的情感书写,使战争创伤从宏观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微观的生命体验。"月"在诗中既是自然意象,更是伦理符号。闺中月与汉家营的并置,暗含对"月圆人圆"传统伦理的颠覆——当象征团圆的明月被迫分割于两地军营时,其"可怜"的审美判断便转化为对战争伦理的谴责。更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月意象的流动方向:"闺里月"向"汉家营"的转移,隐喻着女性情感对男性空间的渗透,这种逆向的伦理重构,实质是对父权社会战争话语的解构。"取龙城"的结局设定,看似延续了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战争神话,实则通过设问句式消解其英雄叙事。当"谁能将"的诘问悬置了具体的历史主体时,"龙城"便从地理坐标转化为乌托邦符号——它既是战争终结的象征,也是人性复苏的隐喻。这种将现实批判与理想建构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使《杂诗》在唐代反战诗中独树一帜。
全诗构建起"闺房-军营-龙城"的三级空间体系:"闺里月"与"汉家营"的横向并置,形成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张力;"今春意"与"昨夜情"的纵向叠合,则构成昼夜循环的时间闭环。这种时空对位结构,使八句五律的有限容量承载起宏大的历史叙事,较之曹丕《杂诗》的游子愁绪,更显具象化与历史感。颔联"闺里月/汉家营"实现家国意象的蒙太奇组合,其创新之处在于:传统边塞诗多以"雁书""烽火"等符号连接两地,沈佺期却选择"月"这一中性意象,通过光影的虚实转换实现空间跳跃。当闺中少妇仰望明月时,其视线实则穿越千里抵达汉家营;而征人眼中的月光,又承载着闺中生活的记忆碎片。这种意象的双重投射,创造出电影镜头般的视觉效果。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以设问打破五律结体定式。传统五律尾联多采用对仗或散句收束,沈佺期却借鉴《楚辞》的诘问传统,将批判锋芒隐含于疑问之中。这种句式创新具有双重效果:从形式上看,它使文气在舒缓后突然收紧,形成"急管繁弦"的审美张力;从内容上看,它通过悬置答案的方式,将战争批判从具体史实升华为普遍命题。
作为初唐律诗定型期的代表作,《杂诗》在格律严谨性上达到新高度:首句"仄仄平平仄"的仄起仄收式,严格遵循五律范式;中间两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与"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的工整对仗,展现沈佺期对律诗技法的精妙掌控。这种形式创造与思想深度的统一,使其成为唐代律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相较于曹丕《杂诗》中"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的抽象抒情,沈佺期将战争创伤具象化为"月"的分割与"情"的错位,实现从"感物"到"观世"的诗学转型。其情感共同体的建构策略,更直接启发了杜甫《新婚别》中"父母何怙恃"的伦理批判。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杂诗》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的月意象,明显承袭自《杂诗》的时空并置手法;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修辞,亦可追溯至沈诗"闺里月/汉家营"的意象蒙太奇。更重要的是,《杂诗》将反战主题与英雄叙事相结合的创作模式,为盛唐边塞诗"既歌功又怨战"的复杂审美提供了范本。当我们在千年后重读"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时,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情感震颤,这正是伟大诗歌的永恒魅力所在。
在当代战争文学创作中,《杂诗》的情感共同体建构策略具有重要启示:当现代战争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模糊时空界限时,如何通过文学叙事重建"人"的伦理主体性?沈佺期给出的答案是:以情感为纽带,将分散的个体创伤编织成具有历史重量的集体记忆。这种创作理念,对反思当代战争文学中的技术崇拜与英雄叙事具有镜鉴意义。( 本诗评独家首发,选自史传统《再评唐诗三百首》第四辑:五言律诗。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