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作被誉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变迁。《丽人行》作为杜甫乐府诗中的名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的奢华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与隐喻。
《丽人行》以三月三日上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安水边丽人们的盛装出行、奢华宴饮及宫廷权贵的显赫气势,表面上是颂扬春日美景与贵族生活的华美,实则暗含对当时社会浮华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杨国忠等权臣家族骄奢淫逸生活的讽刺。诗中通过对丽人服饰、饮食、出行等细节的极致描绘,构建了一个纸醉金迷的贵族世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如利刃出鞘,直指权贵之盛气凌人,揭示了盛世之下的社会危机。
《丽人行》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勾勒出一幅春日丽人图,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这份美好逐渐被奢华与浮夸所取代。“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虽赞女子之美,却也隐含了对徒有其表、缺乏内在修养的批判。诗中对丽人服饰的细致描绘:“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展现了唐代刺绣工艺的高超,通过“照暮春”三字,暗示了这种奢华不过是春光易逝的浮华象征。
诗中“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一句,直接点明了这些丽人的显赫身份,她们是皇亲国戚,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接下来的“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等句,通过描绘奢华至极的饮食场景,进一步揭露了权贵阶层的骄奢淫逸。而“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权贵们面对美食的厌倦与挑剔,揭示了其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堕落。
《丽人行》不仅仅是对个别现象的批判,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中“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描绘了宫廷与权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腐败。而“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则通过音乐与宾客的描写,暗示了权贵们利用文化娱乐活动来巩固地位、拉拢人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不公。结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更是以尖锐的笔触,揭示了权贵势力的嚣张与不可一世,预示着社会危机的即将爆发。
杜甫在《丽人行》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丽人的服饰、饮食到出行场景,无一不刻画得入木三分。如“绣罗衣裳照暮春”一句,以“照”字将衣裳与暮春景色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衣裳的华丽,又暗含了春光易逝的感慨。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批判的主题更加鲜明。
《丽人行》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与讽刺的手法,以凸显贵族生活的虚伪与堕落。如“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一句,通过对比权贵们面对美食的厌倦与厨师们忙碌准备的场景,讽刺了权贵们的奢靡无度。又如“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一句,以自然景象的纯净美好对比权贵生活的污浊不堪,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批判意味。
杜甫在《丽人行》中巧妙地运用了隐喻与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远。如“炙手可热势绝伦”一句,以“炙手可热”形容权贵的显赫气势,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这里的“炙手可热”不仅是对权贵势力的直接描绘,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隐喻,暗示了权贵势力的膨胀与社会危机的加剧。而“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则通过“丞相”这一具体形象,象征了整个权贵阶层,使得诗歌的批判对象更加明确。
《丽人行》在结构与节奏的安排上也十分精妙。全诗以丽人的出现为起点,逐步展开对贵族生活的描绘与批判,最后以权贵的显赫气势与社会的潜在危机作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紧凑的叙事结构。在节奏上,诗歌前半部分以舒缓的笔调描绘丽人之美与贵族生活的奢华,后半部分则逐渐加快节奏,通过对比与讽刺手法的运用,将批判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种结构与节奏的安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批判的主题更加突出。
杜甫的《丽人行》不仅是一首描绘唐代贵族妇女奢华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社会批判与隐喻的佳作。通过对丽人服饰、饮食、出行等细节的极致描绘,诗歌构建了一个纸醉金迷的贵族世界;而通过对权贵生活的揭露与对社会危机的隐喻,诗歌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在艺术上,《丽人行》以其细腻的描写、生动的画面感、对比与讽刺手法的运用、隐喻与象征手法的巧妙以及结构与节奏的精妙安排,展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因此,《丽人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本诗评独家首发,选自史传统《再评唐诗三百首》第三辑:七言乐府。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