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主客对歌的独特结构,将贬谪之痛、仕途之艰与人生之思熔铸于一体。这首诗不仅突破了传统咏月诗的柔美范式,更以"以文为诗"的散文化笔法,展现了中唐士大夫在政治逆境中的精神挣扎与哲学观照。
全诗以"一杯相属君当歌"为转折,将叙事重心从诗人视角转向张署之歌。张署"声酸辞苦"的悲歌占据全诗核心位置,通过"十生九死到官所""下床畏蛇食畏药"等细节,具象化岭南贬所的险恶环境。这种反客为主的叙事设计,既掩饰了直抒胸臆的锋芒,又通过他人之口强化了情感共鸣。如"洞庭连天九疑高"至"海气湿蛰熏腥臊"十八句铺陈,以夸张笔法将贬谪之路的艰险转化为可感的视觉与嗅觉体验,使读者仿佛置身瘴疠之地。诗歌在叙事中暗藏三次情感转折:从"赦书一日行万里"的狂喜,到"州家申名使家抑"的失落;从贬谪之地的"幽居默默",到改任江陵的"判司卑官";最终化为"天路幽险难追攀"的绝望长叹。这种波折既是贞元十九年韩愈因谏言遭贬的历史映照,更是对士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迁者追回流者还"与"坎轲只得移荆蛮"的对比,揭示了大赦令在地方执行中的阻滞现象,暗讽唐代官僚制度的腐败。
韩愈创造性地将叙事性语句融入七言古诗,"昨者州前捶大鼓"以近乎白话的笔法记录赦书颁布场景,"判司卑官不堪说"则直陈卑职之苦。这种"以文为诗"的实践,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抒情框架,使诗歌成为承载历史细节的"诗史"。清代学者方东树评其"真气淋漓,实开宋人门户",正因这种散文化倾向直接影响了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
韩愈在月夜框架中叠加双重意境:表层是"月舒波"的中秋美景,深层是"湿蛰腥臊"的生存困境。当结尾"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感慨与开篇月色遥相呼应,这种对比形成的巨大张力,将诗人"一年明月今宵多"的复杂心绪推向顶点,既是困厄中的片刻慰藉,也是对永恒自然与短暂人生的哲学观照。"人生由命非由他"的感慨,表面上是顺应天命的自我开解,实则暗含对政治现实的尖锐批判。诗人通过张署之口控诉朝廷"涤瑕荡垢"新政的虚妄,又借自身之口强调命运不可抗,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中唐士人在直言进谏与宦海沉浮之间的精神困境。"同时辈流多上道"与"天路幽险难追攀"的对比,揭示了士人群体在政治漩涡中的集体焦虑。
不同于传统贬谪诗"怨而不怒"的含蓄表达,韩愈直言"判司卑官不堪说",开创了更直露的抒情方式。诗中"未免捶楚尘埃间"的细节描写,将卑职小官的屈辱生活具象化,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士人在政治边缘的生存状态。这种"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与韩愈"文道合一"的文学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其诗歌的现实批判精神。
"赦书一日行万里"与"州家申名使家抑"的记载,为研究唐代大赦制度提供了珍贵文本。韩愈通过对比中央政令与地方执行的差异,揭示了唐代官僚体系的运作弊端。例如,"罪从大辟皆除死"的普赦政策与"坎轲只得移荆蛮"的个人结局,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地方观察使对贬谪官员的压制。"同时辈流多上道"一句,折射出中唐党争中士人群体的集体困境。韩愈与张署的遭遇,是永贞革新后士人普遍命运的写照。诗中"天路幽险难追攀"的感慨,既是个体仕途受阻的悲叹,也是对整个士人阶层政治处境的隐喻。这种群体命运的书写,使诗歌超越了个人抒怀的范畴,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该诗的散文化倾向直接影响宋代诗歌创作。苏轼《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与此诗"韩张对话"结构异曲同工;诗中"君歌且休听我歌"的议论化结尾,打破盛唐诗歌"以景结情"的传统,为宋代哲理诗开辟新径。方东树所谓"实开宋人门户",正因韩愈在此诗中实践了"古文运动"的创作理念,将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议论手法融入诗歌。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以主客互歌的双重叙事,构建了情感跌宕的戏剧结构;以月夜框架下的生命哲思,展现了士人在政治逆境中的精神挣扎;以诗史互证的细节描写,为唐代官僚制度研究提供了文学佐证。这首诗标志着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关键节点,以其"不平则鸣"的现实批判精神,成为中唐贬谪诗的代表作。韩愈通过"以文为诗"的艺术突破,使诗歌成为承载历史记忆与哲学思考的复合体,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本诗评独家首发,选自史传统《再评唐诗三百首》第二辑:七言古诗。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著有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评论集《再评唐诗三百首》(60万字),诗集《九州风物吟》,散文集《山河绮梦》、《心湖涟语》。发布各种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