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遁》第三章:扑朔迷离
狄怀英的藏身之处竟是一处建在悬崖中的隐修洞府,石室简陋却功能俱全,储有食水药材,甚至还有一条隐秘的观察孔,可以窥见下方江面和远处山道。
“好精巧的所在。”武明空赞叹道,仔细查看石壁上的凿痕,“这非一日之功。”
狄怀英正在为李珩手上的伤口换药,闻言抬头:“这是先帝在位时,方丈与我秘密筹建,本为天下大变时保全火种之用。”他细心地包扎好伤口,“殿下感觉如何?”
李珩活动了下手指:“已无大碍。狄公,如今我们该当如何?”
狄怀英从石匣中取出一卷地图在石桌上铺开:“袁天罡掌控朝堂十年,党羽遍布天下。但我们并非没有胜算。”他指着地图上几处标记,“这些地方仍有忠于李唐的势力。”
武明空忽然问道:“狄公可知'扑朔迷离,不文亦武'何解?谶诗为何特指这两句?”
狄怀英沉吟良久,目光深邃地看向武明空:“姑娘可知道自己的身世?”
武明空一怔:“家父武士彠,曾任荆州都督,被袁天罡害死。狄公不是知道吗?”
“武士彠确有一女,名唤明空,生于贞观二十三年。”狄怀英语气平静,“但那女婴三岁夭折,葬在荆州祖坟。”
石室内顿时死寂。
武明空脸色煞白:“这不可能!我明明记得...”
“你记得什么?”狄怀英温和却不容回避地问,“记得父亲的模样?记得家中的庭院?还是记得那场灭门惨案?”
武明空张口欲言,却突然愣住。她的记忆突然变得模糊不清,那些本以为刻骨铭心的画面,此刻竟如雾里看花,难以捉摸。
“方丈从未告诉你,”狄怀英轻声道,“他是在长安城外乱葬岗找到你的,当时你重伤濒死,额角破裂,浑身是血。身边倒着十余具尸体,看装扮是宫廷侍卫。”
李珩突然插话:“额角破裂?”他下意识摸着自己额角的疤痕。
狄怀英点头:“方丈将你救回寒山寺,用金针封住了你部分记忆,以免你承受不住创伤。他给你取名明空,既是希望你明心见性,也是因你随身带着半块月珏。”
武明空踉跄后退,扶住石壁才站稳:“那我是谁?如果我不是武明空,我究竟是谁?”
狄怀英从怀中取出一幅小小的画像。画中是一位华服少女,明眸皓齿,额间一点朱砂痣,容貌与武明空有七分相似。
“这是太平公主,先帝最宠爱的幼妹,殿下您的亲姑姑。”狄怀英语气沉重,“十年前宫变那夜,她与您一同失踪。”
李珩猛地站起:“你说她是...” “只是猜测。”狄怀英叹道,“当年情况混乱,公主的尸体始终未曾找到。而明空姑娘被救时穿的内衫,是只有皇室才能用的云锦。”
武明空颤抖着接过画像,凝视画中人与自己相似的眉眼,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些碎片:华丽的宫室、一个温柔女子为她点额妆、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她突然头痛欲裂,踉跄欲倒。李珩急忙扶住她:“先别多想,休息片刻。”
狄怀英也道:“老臣失言了。当务之急是离开这里,夜枭卫很快就会搜到这一带。”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观察孔外突然传来号角声。三人凑近看去,只见江面上出现数艘官船,正在沿江搜索。
“是水师巡逻船。”狄怀英面色凝重,“袁天罡动用水师,看来是铁了心要找到殿下。”
李珩忽然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我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去荆州。”
“荆州?”武明空勉强从混乱中回过神来,“为什么是荆州?”
“既然谶诗提到'不文亦武',荆州是武士彠曾任职之地,或许能找到线索。”李珩目光坚定,“而且我要去看看那座所谓的'武明空'的坟墓。”
狄怀英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殿下思虑周全。老臣在荆州确有几处可靠的联系人。”
计议已定,三人简单收拾行装。狄怀英从暗格中取出一套易容工具,为各人改换容貌。他手法精妙,不过半个时辰,李珩已成了一位面色蜡黄的书生,武明空变成了容貌平常的村姑,狄公自己则化装成老仆模样。
“由此向西十里有个渔村,我有故人在那里,能帮我们弄到去荆州的船票。”狄怀英领着二人走入另一条密道,“这条暗道通往下游,出口距渔村不远。”
暗道狭窄潮湿,三人只能弯腰前行。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前方传来水声,出口是一处隐藏在瀑布后的水帘洞。
狄怀英小心观察外面情况,忽然脸色微变:“不对劲。”
李珩凑前看去,只见瀑布外的水潭边,几个渔夫打扮的人正在垂钓,但他们的手白皙干净,根本不像常年劳作的渔民。
“是夜枭卫的暗桩。”武明空低声道,“他们已经查到这一带了。”
后退已无可能,三人只得潜伏在瀑布后等待时机。天色渐晚,潭边的暗桩换了一班岗,新来的几人明显松懈许多,有人甚至打起了瞌睡。
“趁现在。”狄怀英悄声道,“我们潜水过去,下游百米处有片芦苇荡,可以在那里上岸。”
三人悄无声息地滑入水中,借着夜色和瀑布声的掩护,向下游潜去。李珩水性本就好,武明空也动作轻盈,唯有狄怀英年纪已高,游得颇为吃力。
眼看就要到达芦苇荡,忽然一道火光划破夜空——是信号火箭!
“水下有人!”岸上有人大喊。
顿时箭如雨下,射入水中。李珩急忙潜入深处,感觉箭矢从头顶掠过。他担心武明空,回头望去,却见她灵活地避过箭雨,正协助狄怀英向前游。
终于到达芦苇荡,三人狼狈爬上岸,浑身湿透,喘息不止。
“快走,他们很快就会搜过来。”狄怀英喘着气说。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数十名黑衣人从芦苇中现身,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者缓步走出,青铜面具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狄怀英,十年不见,你还是这么爱多管闲事。”面具人的声音经过特殊处理,嘶哑而冰冷。
狄怀英将李珩和武明空护在身后:“袁天罡的走狗!先帝待你不薄,为何叛主求荣?”
面具人轻笑:“良禽择木而栖。狄老若是识时务,就该将小殿下和日月珏交出来,国师或可饶你一命。”
武明空突然道:“你既称国师,当知'日月当空,照临下土'的谶语。袁天罡逆天而行,必遭天谴!”
面具人目光转向她,忽然凝住:“你...摘下面具。”
武明空下意识后退一步。李珩挡在她身前:“休想!”
面具人却不理会,突然出手如电,直取武明空面门。狄怀英挥杖格挡,却被震得连退数步。
“狄老年纪大了,还是少动武为好。”面具人语气转冷,“最后一次机会——交出人和玉,否则格杀勿论。”
夜枭卫们刀剑出鞘,步步紧逼。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下游突然传来隆隆巨响,一道火龙顺江而下,竟是数十艘快船疾驰而来!船头旗帜飘扬,赫然是“荆”字水师旗号。
“荆州水师巡防!何人在此私斗?”船头有人高喊。
面具人一怔:“荆州水师?他们怎么会到这里?”
狄怀英却眼中一亮,突然从怀中取出一枚信号弹射向空中,爆出紫色烟花。
水师船队立刻转向朝他们驶来,箭雨射向夜枭卫,逼得他们连连后退。
面具人怒极:“好个狄怀英,果然留有后手!”他猛地挥手,“撤!”
夜枭卫训练有素地退入芦苇丛,转眼消失不见。
水师快船靠岸,一名将领跃下船来,向狄怀英行礼:“狄公!末将接到来信,说您近日可能需援助,特来巡防接应。”
狄怀英长舒一口气:“张将军来得正好,这位是...”他看向李珩,犹豫如何介绍。
李珩却主动上前:“在下李姓书生,与家仆家妹往荆州探亲,路遇歹人,多谢将军相救。”
张将军打量三人,目光在武明空脸上多停留了片刻,似乎觉得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拱手道:“既是狄公友人,便是我荆州水师的客人。请上船吧,正好我们要回荆州。”
登上快船,三人被安置在一间舱室内。狄怀英低声道:“张将军曾是武士彠旧部,可靠。”
武明空望着窗外流逝的江景,忽然道:“狄公,到了荆州,我想先去祭拜那位'武明空'。”
李珩握住她的手:“我陪你一起去。”
船行迅速,三日后已近荆州地界。这日深夜,李珩难以入眠,独自来到甲板透气。却见武明空早已站在那里,望着江中月影发呆。
“还在想身世的事?”他轻声问。
武明空没有回头,良久才道:“若我真是太平公主,你当称我姑姑才是。”
李珩走到她身边:“无论你是谁,你都是那个在危难中救我的明空。”
武明空终于转头看他,月光下她的眼眸格外明亮:“若我根本不是皇室血脉,只是个来历不明的孤女呢?”
“那又如何?”李珩微笑,“寒山寺十年,我早已明白——身份不过是外在标签,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本心。”
武明空眼中泛起涟漪,正要说什么,忽然瞪大眼睛看向李珩身后:“小心!”
一道黑影从船舷外猛地跃起,弯刀直劈李珩后心!武明空一把推开李珩,自己侧身闪避,刀锋擦着她的手臂划过,鲜血顿时染红衣袖。
更多黑影从水中跃上甲板,竟是夜枭卫的水鬼队!
李珩大吼一声,拔出随身短剑迎敌。打斗声惊动了船上士兵,顿时警铃大作。
混战中,那个青铜面具人再次出现,直扑武明空。二人刀剑相交,迸出火花。
“果然是你...”面具人嘶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十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
武明空格开他的刀:“你认得我?” 面具人却不答,攻势更加凌厉。李珩想要上前相助,却被其他杀手缠住。
危急时刻,狄怀英从舱内冲出,手中撒出一把粉末。面具人急忙后退掩面,却已吸入少许,动作顿时迟缓。
“走!”狄怀英拉起武明空,李珩也摆脱纠缠,三人冲向船边。
前方已是荆州码头,灯火通明。狄怀英取出一枚钩索射向码头木桩,率先滑了过去。李珩让武明空先走,自己断后。
武明空滑到半途,钩索突然松动!她惊叫一声向下坠落。千钧一发之际,李珩纵身跃下,在空中抱住她,二人一同跌入江中。
冰冷江水淹没头顶,李珩紧紧抓着武明空,奋力向岸边游去。身后船上杀声震天,水师士兵正与夜枭卫激战。
终于爬上岸边,二人精疲力尽地瘫在泥滩上。武明空看着李珩焦急的面容,忽然笑了:“你这般拼命救我,若我真是你姑姑,岂不乱了辈分?”
李珩也笑:“若你真是太平公主,那我更该护你周全。”
四目相对,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目光交汇处滋生。然而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狄怀英的呼喊:
“殿下!明空!快走,追兵来了!”
新的逃亡又开始了。荆州城近在眼前,但城门口已经贴满了他们的海捕文书。
画像上的武明空,额间多了一点本不存在的朱砂痣。
扑朔迷离的身份,不文亦武的谶语,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进一步深造。其多篇军人题材诗词荣获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获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七律-咏寒门志士》在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汉墨风雅兰亭杯”中获榜眼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已超三千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与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胡成智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