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振北
13年前那个被蝉鸣拉长的午后,梁友江风风火火地撞进我办公室,这位退伍后依旧走路带风的军人,眼睛里闪着神秘的光:“走!去户县机场见个人!猫尔洞诗人蒋海将大校,正在航院体验生活搞创作呢!”
“猫尔洞诗人?”我挠挠头,这名号带着硝烟与诗意的碰撞。
梁友江压低声音:“那可是从越战猫耳洞里走出来的才子,王菲唱的《红豆》就是他填的词!”
我瞬间瞪大了眼睛,原来那个把相思唱得缠绵悱恻的灵魂,此刻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傍晚的户县机场,夕阳给停机坪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色。我们在航院附近的烤肉摊见到了蒋海将,他褪去军装,身着休闲衬衫,坐姿挺拔如青松,眉眼间既有文人的清逸书卷气,又藏着历经沙场的坚毅果敢。几串滋滋冒油的烤肉下肚,话匣子渐渐打开,月光爬上树梢时,我们已聊到了创作的前世今生。
“这地方晚上安静得能听见心跳。”我望着空旷的机场感慨。
蒋海将咬了口烤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突然爽朗地笑出声:“安静?那是你没听过半夜的'战场'!猫咪撕春的叫声,跟当年猫耳洞里的枪炮声似的,此起彼伏!”
说着,他还放下烤肉,双手在空中模拟着猫对峙的模样,眼神中仿佛又浮现出那段峥嵘岁月,将充满硝烟与诗意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和梁友将对视一眼,忍不住捧腹大笑。梁友江打趣道:“难怪叫猫尔洞诗人,原来骨子里都刻着猫的基因!”
蒋海江端起啤酒杯,狡黠地眨眨眼:“战场上的猫耳洞是生死考验,这儿的'猫尔洞'可是灵感源泉,看来这辈子跟猫、跟洞都结下不解之缘咯!”
如今,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诗人安居上海,手机屏幕里跳动的微信消息,总让我们觉得相隔千里也不过咫尺。蒋先生幽默雅趣,时常分享在弄堂偶遇流浪猫的趣事,有时还会配上即兴创作的小诗。
那个在烤肉摊前用幽默消解岁月沧桑的身影,始终鲜活如初,提醒着我:真正的诗意,从来不会被时光与距离打败。而他手机相册里珍藏的越战旧照,与朋友圈里新拍的猫咪打盹的萌态,就这样奇妙地重叠在一起,构成了这位“猫尔洞诗人”独有的浪漫人生注脚。
作者简介:
韩振北,原陕西省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社区文化专家,省节庆文化促进会专家,韩城市美丽乡村建设顾问,陕西中晟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长期致力于文化项目研究与策划,曾任国家中西部网西北特派员办公室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