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的夏夜,赵志福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蓝色便装, 哼着小曲, 迈着轻快的步子,如约来到龙湖畔。
那夜, 月亮早早地爬上了天, 如银盘一样高高挂在天上, 月光如水般 亲吻着大地,浮云如仙子的衣裳在天空中迎风飘扬。湖水如银,湖面上闪 着细碎的波光。郁郁葱葱、挤挤挨挨、沙沙作响的暗绿色芦苇丛,好似湖 中仙子的玉带绕湖飘舞。野鸭欢叫的嘎嘎声, 此起彼伏,追赶月光的鱼儿, 跃出水面,拍起响亮的水花,给这个夜晚增添了无限生机, 犹如梦幻仙境, 令人如痴如醉。
月下龙湖, 水波荡漾, 一只温软如玉的小手搭在了赏月人的肩上。赵 志福感受到马红梅熟悉的气息,迎着透明的月光,他看到她眼神空洞而迷 茫,仿佛一口绝望的深井,那张迷人的脸庞挂满愁云, 两行清泪滑过脸颊, 留下长长的尾线。
“红梅, 你怎么了?哭啥?谁欺负你了?快说, 我找他去!”赵志福 惊问道。
马红梅摇摇头, 和赵志福四目相对, 泪水涟涟。赵志福的心中顿感一阵凉意,四目相对,沉默良久。红梅一字一句地说:“哥,我们散了吧!”
“为啥?”赵志福惊问道,“这, 这咋回事?”他顿觉五雷轰顶, 天 旋地转。缓过神后, 他紧紧地抓住马红梅的胳膊, 再次追问:“这是为啥? 你说说。”
马红梅艰难地挣脱赵志福的双手, 抹着眼泪逃进暗夜里。她是个苦命 的孩子,上天早给她安排好了命运,她的婚姻自己做不了主,必须按母亲 的要求定一门“换头亲”。
马红梅家的日子过得凄惶。红梅爸走得早, 家里穷,她哥三十多岁了, 还没有成家立业。红梅娘就存了让女儿定“换头亲”,给儿子娶媳妇的想法。
马红梅的哥哥狗蛋人不傻, 只是有些憨, 不注重打扮, 脸上有麻痣, 见人就咧嘴笑。多年的光棍生活, 让他自卑。他自小无父, 母亲双眼有疾, 光阴凄凉,遇到合适的姑娘,却无钱置办彩礼, 只好单着,家里家外的活, 都是他干,尽量为自己存些钱。村里人以貌取人,认为他没有钱,不愿把 女儿嫁到他们家受苦。红梅娘只能指望女儿来“换头亲”,供她上学也是 为提高换亲筹码。
“换头亲”是农村的旧有婚俗。家庭贫穷, 或者孩子有智力障碍、身 体残疾等方面的问题,难以实现自由婚嫁,就靠“换头亲”解决问题。双 方儿女互相嫁娶,不要彩礼。这种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双方是基于生活条 件的限制而结合。
“换头亲”,赵志福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悲情婚俗带来的伤害。失恋、 换亲,剧烈的情感冲击,几乎击垮了赵志福的精神支柱,让他一时变得呆 头呆脑、神经兮兮。他在湖边走走停停,如一头呆驴,想冲出圈门,又打 不开门 ,只好在圈里打转转。
夜已深了, 水汽从湖面袭来, 赵志福下意识地打了个激灵, 头脑似乎 清醒了,跌跌撞撞地回了宿舍。赵志福身上沾满了尘土,面如死灰,还用拳不住砸自己的头,这样的状态吓坏了舍友,舍友们以为他中了邪,连夜 报告老师,将他送往卫生院。

一个月后的中考, 校三好学生、学生会主席赵志福名落孙山。中考落 榜早在赵志福意料之中,他并不伤感,只在日记中郑重地写下一首诗《心爱的人》:
如果这是偶然的一次见面,我不会如此悲痛,
如果仅仅是随意的谈笑,我不会为此哭泣。
只因为过去曾留情、曾有意,而如今缘已尽、情未了, 才叫我伤心悲戚。
千百次想真心将你挽留,但我终无力留住你的脚步。
多少次欲潇洒地挥手道别,但我终难展露笑意。
既无力挽留又为何心不死,只叹有情无缘欢聚,只恨缘在 情已逝。
虽然我与你不是初恋,但心诚胜过第一次牵手。
虽然我与你不是初吻,但无一次有如此亲切甜蜜。
我所爱的并不一定属于我自己,然而此生我的那一颗心永 远属于你。
过去已成为回忆,我不敢回味。
只叹情在缘在两相忧。
一九九〇年作于落榜之日

中学毕业后,赵志福明白了一个道理, 贫穷是魔鬼。要想让心爱的人 回到自己身边,只有快点儿挣来钱,才能赶走贫穷这个恶魔。他暗下决心:
我要成为陇川村的首富,我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他希望的明灯、前进 的航标。等有钱了,他要给马红梅一份像样的彩礼,改善她家的生活,让 她家的日子过好,才能打破“换头亲”的禁锢。
赵志福这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影响着弟弟赵志强, 让他似乎明白了课本 上学的汉乐府民歌《上邪》中“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意思, 在他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而赵志福决定跟上爷爷学手艺,自立门户,摆 脱贫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