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10》「飘舞的剑」(8644辑)

晨间寄语
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多数贵州人焚化冥币的日子。同样,我和夫人又驾车回到心心念念的小城。不为别的,那里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父母先人长眠于斯的故土。以虔诚孝悌的文化传承,感觉回于斯的具体操持,心里踏实些。一位名叫定对的诗人载文《北京头条(飘舞的剑)》,倾诉了对娘亲的深切怀念,他在其长诗中有曰:
几回梦娘床前头,
儿病娘亲勤守候,
嘘寒问暖操碎心,
不辞劳苦忙前后。
娘去天堂西天游,
再无娘亲送温柔,
每每想娘夜难眠
谁解儿心泪酸楚。
另一位名为刘晁林的诗人吟诵道:
点亮心香传古意,
高擎祭酒向苍穹。
秋萤闪跳随风舞,
纸蝶横斜与夜融。
忆得爹娘恩义重,
荒台惹梦已无穷。
我亦符合随笔:
定对惆怅吾感伤
儿念娘时梦断肠
天堂随想好愿望
中元寄情冥烟香
追思、哀哉、遥畅……
感怀?笔不融、词不通、话远、意浓、见谅!
诗,是心胸的畅游,是诗人的情怀,还是一种至诚至爱。想要表达的,纵驰有度,愿景与意欲不尽……。
凡人如是,不仅又想起那同与检阅的“1945”阅兵车,国礼如斯也。中国人讲意会,一下子,所有的人都懂、也明白。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心到神知。
有星有月的贵州山区夜景,宏大而神秘。现代技术的航拍中,小区、马路边、空旷地…,焚烧时衍生出的袅袅冥烟蜡化,伴随着孝子贤孙们的影影绰绰,象征着这个世界向那个世界传递着虔诚的供奉和超度。想说的,全是现代人享有拥有的。“1945”阅兵车上的麦克风,透着先烈们已为之奋斗和努力的讯息,无声胜有声。
那晚,我们几兄弟在郊外的空地上,与其他一些人家,静静地守着火光的燃尽。有部门的人来通知,说以后不准再来烧了。现在想起来,如以因地制宜来思考,应该是加以引导和消化这类民之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矛盾激化。事实上,禁了这么多年,不但没少,反而有增无减。因为,谁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1945”号车,是乎在提示着人们,追思与祭奠不仅告慰英灵,还在让人记得:你从哪里来,以后去哪里?国家尚且如此,这些部门的同志或各级领导,不该好好想想吗?
我前面的作文中写过,生活愈是向上、人们愈是富有,此类事情愈是更盛…。
愿所有的人都向上、更富裕[合十][合十][合十]!
新的一天,早安!


20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