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怀旧小说
为了牢记和忘记
——欧阳如一
第三十二章、看省电视台录制节目
第二天早上八点小郭开车来接吉家姐弟,把他们送到南岗区汉水路333号的省电视台,说:“我就在附近朋友那儿喝茶,你们完事给我打电话,我过来接你们,咱们一起吃中午饭。”这姐俩就下车进院到大楼前台登记,就有人把他们领到了一间演播室。
“各位嘉宾和参与提问的观众请注意,十分钟后我们会进入正式录制,在这之前请你们再看一下发给你们的节目流程和提纲,在录制过程中你们面前的位置会有提词器,有讲错的地方我们会插播广告,不要紧张,好,节目组各就各位。”一位穿着记者服——有好多兜的马甲的中年女士在台上对大家说。
吉丽因为前男友是话剧演员影视场记的原因,对这种场面还算熟悉,她坐在台下五十多名观众中不显眼的位置,没安排她提问,她就以观众的心态观察着这个演播间的装修、舞台、陈设和设备,真花了大价钱,只是全国的电视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早就由县到市到省一级级萎缩,现在是“央视”和“湖南卫视”等五大“卫视”的天下,黑龙江和哈尔滨电视台虽然也上了“星”、并且是“官媒”、吃财政饭,还进军了网络和微信平台,广告收入还是锐减,面临着生存危机。
吉祥被换上了由厂家赞助的上万元的西装,室内空调恒定在23摄氏度,就既不会让嘉宾们冒汗,也不会让裙装打扮的女主持人起鸡皮疙瘩,可对这种场面他还是有点紧张,因为他以前参加的都是学术会议,也做过主讲或访谈嘉宾,却不像这次这么“正规”——在国外上电视你穿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行,可尽情展示自己的观点和风格,而在国内即使是学术会议也不能那么自由,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也就达不到充分研讨的效果,这就使中国在中西文化和科技的对抗中处于劣势,他们却宁可如此,因为有若干原则须坚持。
“五秒倒计时!”导演的嗓音穿透幽暗的演播厅,主持人林薇坐在了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她年轻漂亮的脸上,化妆师赶紧上来补妆,也顺便给她对面的省领导李伟的脸上扑点粉——镜头会放大任何细微的油光。导演说:“五、四、三、二、一,开始。”
,吉丽看着台上的几个人,主持人和省商务厅副厅长李伟面对面,吉祥和另外五位专家学者坐在李伟身边,布局有点像沙发的一二三,她想不到自己也会面临这种场面——和兰桂芳合作“自媒体”。这不能不说是科技给中国带来的革命,按以前某中央领导的话这叫“倒逼做体制改革”。就拿传统电视来说,中国人以前是离不开电视的,把家里最好的位置——客厅留给电视机,每天活动的主要区域也在电视机前的沙发区,可现在电视和电视剧越来越难看了,电视难看,你买了电视机却看不了,有各种收费;电视剧难看,相关部门有各种限制,可“手撕鬼子”这样的“爽剧”却能大行其道,被观众逐渐抛弃也就必然。
吉祥在台上用眼睛找着台下的吉丽,台下人不多在昏暗的灯光下却感觉黑压压一片,看不到他风度依旧的姐姐,他也曾把她当作偶像,吉丽没上过大学却不少读书,只是个“民间作家”却有思想。他在想国内为什么会有“官媒”?所谓“党的喉舌”,而英国全是“私媒”,法律禁止政府办报和各种媒体,美国和西方国家也一样,为了杜绝政府操控舆论,保障新闻独立,维护言论自由,也避免公共资源的滥用,就出现了像马斯克、拉里·埃里森、扎克伯格、贝索斯这样的媒体大亨,他们当然追求阅读量和收视率,也会迎合“低级趣味”,比如有的午夜之后会有“色情频道”,却更强调“即时和真实”,这才是新闻和艺术的生命。中国加入“世贸”久矣,曾承诺开放媒体,“私媒”的时代迟早会到来,这反而会促进包括反腐的社会进步。
片头音乐响起,聚光灯迅速照亮由深浅不一的蓝色几何体拼接成的舞台,主持人林薇说:“荟萃百家观点,聚焦本省经济,我是节目主持人林薇。我对面的主谈嘉宾是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李伟,他身边的嘉宾分别是我省文化、教育、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和信息产业的专家,等下我会分别介绍。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振兴黑龙江和哈尔滨经济,李厅长,请您先说说您的观点。”
吉丽听着李伟讲话,此人虽然已经脱掉了“官腔”却还在打着官腔——他讲了黑龙江在东三省中土地面积最大是另外两省的总和,它有五大——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界江、大粮仓,建国前它是个农林业大省,建国后它是个重工业和能源大省,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它迷失了方向,一度成为国内GDP靠后的省份……官腔的特点就是要全面而没有自己的特点,像这样的节目——如何振兴黑龙江和哈尔滨经济,不能只交给官员和专家学者,还要交给企业家和民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决定经济。
吉祥看着李伟的讲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家伙中学期间学习不怎么样却成了“学者型官员”,各种术语和数据一套一套的,当然,他的前方有提词器。他想起国内一度流行“问政节目”,他在海南新闻界的一个朋友说,海口的问政节目办得最好,他偶然看到过“山东问政“,官员们在灵牙利齿的主持人的询问之下额头流汗嘴唇发抖,狼狈之极,还有场外电话直接打进来,全是影响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长期不能解决的大问题,主持人要求地方官员现场答复,那些一问三不知的、不作为乱作为的有的真被事后免职,这真是中国新闻的一大进步。他问那位海南的朋友他说是真的,真解决问题;他问他山东的朋友却说是假的,作秀,他们开始感觉很好,现在都不看,这岂不怪哉?
林薇点名其他嘉宾发表见解,他们就提出了困扰黑龙江经济的几大问题:产业结构“一柱擎天”,转型缓慢,比如过度依赖重工或石油;新兴产业羸弱,比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体量小、龙头企业少;体制机制不够灵活,计划经济色彩和历史包袱较重,比如国有企业占比高,市场活力不足;“孔雀东南飞”,人口结构失衡与人才流失严重;营商环境不好,等等。
吉丽在台下轻轻打了个呵欠,台上嘉宾们说得都是老生常谈,领导们不爱听,却必须做,这是新官上任必走的过场;观众们不爱看,因为缺乏真知灼见,这种节目就成了他们的“自嗨”。
吉祥在台上也有点犯困,其实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历史书上批评洋务运动的那句老话,还在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拿西方的好东西却不想改变自己的体制,这就是某中央领导说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是这艘船太大,转向太困难。
林薇向观众介绍说:“吉祥先生是我们哈尔滨培养的学子,现在在英国名牌大学任教,他同时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和中国的国情,黑龙江的省情,下面请他谈谈如何才能振兴老家经济。”
吉祥一愣,发现聚光灯已经打向了他,说:“我来说说振兴黑龙江、哈尔滨经济的具体举措吧,比如发展主要面对俄罗斯的边贸。”
演播室散场,这姐俩和李伟打了个招呼就走出了省电视台。吉祥说:“姐,你们的自媒体要干好就得和官媒有区别,反映当地民生的真实情况,即使不能解决也会形成舆论压力,我发现国内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在自媒体介入发酵后才解决的。”
吉丽发现这才是她的亲弟弟,说得正是她想的,说:“我也得‘擦边’,避重就轻才能活,把粉丝群做大才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