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讯(首席全媒体运营师李贵民)一片金黄酥脆的焦馍,连接起草原与中原七百年的情谊。在河南平顶山叶县廉村镇,河南膳坤坊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人马金领正将这段跨越民族与时空的非遗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蒙汉交融,七百年技艺薪火相传
作为成吉思汗五世孙马秃塔儿的第二十七代世孙,马金领传承的不仅是一张焦馍的制作技艺,更是一部蒙汉融合的活历史。
“焦馍最初是蒙古草原上的便携干粮,先祖南迁荆山后,将游牧民族的饮食智慧带入中原,又融入汉族鸡内金药膳精髓,形成了如今兼具扎实口感和温润养生特色的风味。”马金领介绍说,这份历经七百年传承的老手艺,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坚守匠心,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完美结合
今年新成立的膳坤坊食品有限公司,虽然坐落于乡村,但2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窗明几净,消毒、更衣设备一应俱全。工人们穿着统一工装,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忙碌着:搅拌、揉面、成型,每一步都恪守马氏家族代代相传的规矩。
“我们坚持使用上等小麦粉为底,拌入黑芝麻、羊肚菌、山药等食药同源的原生态食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马金领表示,虽然生产效率不如现代智能化生产线,但传统工艺做出的焦馍香气纯粹,咬一口脆响清亮,保留着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守正创新,药膳专家助力非遗焕发新生
被推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马金领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智慧中医与药膳分会常务理事,他在坚守传统配方的基础上,主动联合专业机构,开启了对焦馍配方的科学化提升之路。
经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药膳专家组审核,调整与完善,并邀请钓鱼台国宾馆原副总厨师长、国宴大师侯仲华指导,膳坤坊成功研发出新款鸡内金焦馍、羊肚菌鸡内金焦馍等十多个养生品类。如今,成箱、袋装、盒装的焦馍整齐码放,准备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老手艺带动新发展
“成为非遗传承人后,肩头的担子更重,目标也更清晰。”马金领说,他不仅要守好老手艺,更要抢抓机遇,带领乡亲们参与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
随着非遗技艺的品牌化和市场化,这张小小的焦馍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马金领表示,未来将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让这份跨越七百年的老味道,飘香更远的同时,也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草原马蹄声中的便携干粮,到蒙汉手艺交融的养生吃食,再到如今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焦馍的演变史正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写照。马金领和他的膳坤坊,正在书写这段历史的新篇章。
